李旭之:为武大郎正名


timg (34).jpg

  武大郎总被人拿来取笑,比如用武大郎蔑笑日本。

  《水浒传》对武大郎的描写,也是遭宋代人嘲弄,原因只在武大郎长得矮小,它描写到,“这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

  这“三寸丁谷树皮”现代人已不知是个什么模样,《金瓶梅》说“俗语言其身上粗糙,头脸窄狭故也”,总之矮小丑陋。武大郎貌虽如此,但小说故事里,武松自幼父母双亡,是武大抚养带大,兄弟二人手足情深,武大本分善良朴实,虽无大本事,但勤苦自食,卖炊饼为生。依《金瓶梅》说法,武大浑家半途死了,还留下了一个十二岁的女儿迎儿,潘金莲是后娶的。武大的人际关系很好——“张宅家下人见他本分,常看顾他,照顾他依旧卖些炊饼。闲时在铺中坐地,武大无不奉承。因此张宅家下人个个都欢喜,在大户面前一力与他说方便,因此大户连房钱也不问武大要。”

  至于潘金莲,原是一大户家的使女,家主缠她,便告之主家婆,大户记恨,将潘金莲倒赔房奁,白白嫁给了武大。《金瓶梅》写的更为详细,之所以嫁给武大,是说“大户家下人都说武大忠厚,见无妻小,又住着宅内房儿,堪可与他。这大户早晚还要看觑此女,因此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为妻。”后来“大户呜呼死了,主家婆察知其事,怒令家僮将金莲武大即时赶出”,夫妻二人就此从阳谷县搬到清河县紫石街赁房居住生活了。《水浒传》交代的是武氏兄弟是清河县人,武松打虎在阳谷县,“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们,却来他家里薅恼。”武大夫妻是从清河县搬移到阳谷县来的。

  故事地点无关紧要,但不论清河还是阳谷,都是因为潘金莲,武大郎才搬家的,因此可以说武大郎是一个知羞识耻的本分人。

  那潘金莲撩拨武松,反被武松抢白了一场,遂向武大郎抹黑武松,而武大郎完全不信潘的话,说“我的兄弟不是这等人,从来老实。”可见武大郎也不是一个因色就轻信谗言的人,他有自己坚定的是非标准和判断。

  武松敬爱兄长,因见潘金莲轻浮,又很为哥哥担心。武松差遣之前,专门回家忠告兄嫂。

  【《水浒传》:“大哥在上,今日武二蒙知县相公差往东京干事,明日便要起程,多是两个月,少是四五十日便回。有句话,特来和你说知:你从来为人懦弱,我不在家,恐怕被外人来欺负。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五扇笼出去卖;每日迟出早归,不要和人吃酒。归到家里,便下了帘子,早闭上门,省了多少是非口舌。如若有人欺负你,不要和他争执,待我回来,自和他理论。大哥依我时,满饮此杯。”武大接了酒道:“我兄弟见得是,我都依你说。”吃过了一杯酒。】武松对嫂说“篱牢犬不入”引恼了潘金莲。但之后武大郎完全听从兄弟的嘱托,晚出早归,避惹事端。

查看余下5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