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景:严格党内政治生活 努力提高政治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后继有人、长治久安,因此从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在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努力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成为对党忠诚的卫士,对党的事业有担当的勇士,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的战士。
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性质和完成新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
这是对党内政治生活重要性的高度概括,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和根本。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既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没有深刻的认识就不会有自觉的行动,没有自觉的行动就会流于形式,因此首先要在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上下功夫。
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建党时所处的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外有“三座大山”压迫,内有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建立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党从一大制定的第一个纲领起就对党内政治生活作出了严格的规定。正是凭借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虽然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的考验,都打不倒、压不垮、冲不散、砸不烂,不断发展壮大,党员人数从50多名发展到如今9000多万,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成为“赖以拄其间”的中流砥柱。实践证明,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征,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广大党员锤炼党性的“大熔炉”,纯洁党风的“净化器”。每一名党员既然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要接受纪律的刚性约束,这是无条件的,是不能讨价还价的,这也是每一名党员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
严格党的纪律,是从严管党治党的宝贵经验。“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我们党从三湾改编就提出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增加为八项注意),1947年10月10日毛主席起草训令重新颁布。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陈云同志针对某些人提出的纪律应当“松绑”的论调,鲜明指出“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历史的经验证明,什么时候党内政治生活健康,领导就会坚强有力,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顺利发展;反之,就会削弱党的团结和战斗力,给党的事业带来巨大损失。建党初期,陈独秀担任了中央的主要负责人,尽管他对党作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独断专行,不能团结同志,执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给党的事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被敌人杀害的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人,党员从6万人减少到1万多人。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纠正了他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经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的斗争,逐步创立了中央苏区,有21个县,中央红军发展到10万多人。由于当时的主要领导博古等人执行王明“左”倾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苏区几乎丧失殆尽,红军被迫转移。长征开始时中央红军有8.6万人,湘江之战后减至3万多人。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延安整风运动通过党内健康的思想斗争,及时纠正了各种思想错误,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党中央根据实际情况,多次强调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并且两次制定关于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规定。特别是2016年制定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12个方面作出160多条规定,是对党章有关规定和要求的系统化、具体化,是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结合的具体举措,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了基本遵循。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们都应自觉对照有关规定,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态度来检视发现自身的不足。焦裕禄同志每晚都要“过电影”,想一想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哪些还应该做,特别提出“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每名党员都要自觉在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中,经常接受政治体检,扫除政治灰尘,净化政治灵魂,增强政治免疫力。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