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论毛泽东思想的实践性
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主席在几十年红色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留给中国的创造性思想总和,涵盖范围之广世所罕见,政治、经济、国防、外交、哲学、文艺等面面俱到,既是一门系统科学,又是中华有史以来最完整的治国大纲,无论世道如何运行,无论制度如何演化,毛泽东思想必将成为未来中国无法割舍的指导性思想。
为什么毛泽东思想必将会成为长期的指导思想?从理论角度看,在于它的高屋建瓴和浩瀚体系。从实践角度看,在于它具有不随时代变更而退色的指导作用。毛泽东的思想,不只是社会主义思想,也不只有属于中国的思想,它已经成为普遍适用的原理,它对各种社会、各个国家都有实践上的可操作性。
学习毛泽东思想,掌握毛泽东思想,应该成为团结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伟大建设和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和任务。把这个任务完成好,伟大事业的各项目标和愿景都将变得容易实现。毛泽东思想应该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思想还应该是其它新思想、新理论、新成就的理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不断产生新的经济学说和政治构想,从世界观、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方法到工作作风,都应该由毛泽东思想串联起来和统一起来。
毛泽东思想是一种具有高度实践性的指导思想,坚持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落脚点是要体现它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的实践特点不只是武装头脑,更重要的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
1937年7月,《实践论》发表,后来,毛泽东主席还曾以这篇文章的观点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过演讲。从1921年到1937年的十六年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重要胜利和重大失败,《实践论》从哲学高度总结了整个过程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历史教训,为党的科学思想路线奠定了认识论基础,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贯穿《实践论》全书的基本思想是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中,我们又将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回答指导思想的问题。从中国社会主义理论起源上讲,马克思主义当然是根理论。但是,从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上讲,毛泽东思想则是具体化、中国化和成果化的根理论,它的实践性早已经超越了其它传统理论著作,它在矛盾运动中实现的系统性飞跃足以证明自身的特殊地位,毫无疑问,它应该成为中国的最高本源指导思想。明确了这一定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变得有现实意义。
学习毛泽东思想,不是为着好看,不是因为它有什么神秘,更不是为了用来装饰书柜,因它是领导各项事业走向胜利的系统科学。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