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 抗疫观察:方舱医院的社会学意义

2020-02-22 3229 6
作者: ​郭松民 来源: 红歌会网

  01

  前段时间,武汉方舱医院刚刚开始收治新冠病毒的感染者时,网上有不少担忧的声音,有些想象力丰富的人,甚至联想到了“难民营”、甚至“集中营”。

  但这几天,随着方舱医院的患者一批又一批地治愈出院,人们看到了越来越多令人感到温暖的消息。

  首先是户外已经绝迹的广场舞,在方舱医院恢复了。这令广场舞爱好者对这块“全国唯一可以公开跳广场舞的特区”大感艳羡;

  接着,人们发现,和舱外焦虑不安,甚至有点戒备森严的气氛相比,方舱医院内部反而轻松宁静,自由活泼。跳舞之余,读书的读书,准备考研的准备考研;

  这两天,患者和医护人员居然联合演起了小品《打倒新冠病毒》。有艺术天分的“戏精”患者扮演拟人化的“新冠病毒”,黑衣黑帽,猖獗一时,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但终于在医护人员和患者联合打击下被擒获。

  多么美好,但久违的集体生活场景啊!

  02

  有病愈出院的女患者在接受采访时一脸留恋地说:“很好,我都不想走了。

  毫无疑问,让她感到留恋的,当然不是新冠病毒在体内肆虐时的痛苦,而是方舱内那种美好的、可遇不可求的、新型的人际关系。

  方舱医院内的氛围,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特征:

  医患关系变得轻松、友善。这一点从医护人员和患者合演小品、一起跳广场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而不是相互竞争的;

  整体气氛是乐观的,充满信心的。

  03

  方舱医院投入运营以来,武汉每天确诊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数量不断下降,证明其在抗疫方面是相当有效的。

  但是,方舱医院无疑也构成了一个小社会,甚至是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乌托邦”所在,其社会学意义也不容忽视。

  由于抗击疫情的特殊需要,方舱内部实行的原则和“舱外世界”迥异,正是这些原则决定了方舱内部的气氛。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在访问了方舱医院后欣慰地说:“有医生感慨,感觉二十年前那样的医患关系又回来了。”

  他这句话,也对也不对。

  对的是,方舱内部的医患关系的确不同于舱外的医患关系;

  不对的是,这种良好的医患关系至少应该是三十年前的,也就是医疗改革全面铺开以前的,而不是“二十年前”,二十年前是九十年代末,那时的医患关系甚至比今天还紧张。

  04

  方舱医院是公益性的,这是决定舱内医患关系的基础性原因。

  从病人的角度看,由于不再担心医生会利用自己的疾病赚钱,所以对医生的信任感大大增强,医患之间的相互猜疑消失了;

  同时,病人还会怀着一种感激的心情,尽量自己克服困难,努力不给医护人员“添麻烦”。

查看余下3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6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