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方方女士,请清理一下头脑里的封建垃圾


  01

  湖北省作协前主席方方女士的“封城日记”风靡以来,写过几篇评论,后来就不想再写了,原因无他,概因这位知名作家的辩论品格太低,除了谩骂,就是抵赖,对只须简单回答“有”或者“没有”的问题,竟两眼一翻,直接躺倒装死,让人觉得又可气,又可怜。

  也罢,老妪难缠,还不如去看《小妇人》罢!

  更何况,她在接受采访时做了“两个绝对”的表态,即“与政府绝对保持一致,绝对配合政府的每一项举动”之后,文风也变得乖巧多了,不那么肆无忌惮了,道听途说的东西也少了。既然如此,也就失去了继续评论的兴趣,“痛打落水狗”是值得称赞的,但总还是怀有恻隐之心,觉得“落水”之后,也许就会接受教训吧?

  不过,事实一再证明,过于善良,这的确是一个弱点。鲁迅先生早就说过:“老实人将它的落水认作受洗,以为必已忏悔,不再出而咬人,实在是大错而特错的事。”

  今天看到方方女士3月10日的“日记”,再次为鲁迅先生穿越时空的洞察力所折服。

  02

  为什么呢?因为她耿耿于怀地提到了2017年对《车欠埋》的讨论。

  我将《车欠埋》归类为“新伤痕文学”。

  兴起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伤痕文学”,想来大家都比较熟悉,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新伤痕文学”的特点,则在于通过“哭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留下的“伤痕”,用旧中国的历史,否定新中国的正当性。

  《车欠埋》把矛头直接指向了中国二十世纪中叶发生的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而土地革命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潮,由此奠定了此后七十余年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更奠定了新中国正义性、正当性的基础。

  所以,《车欠埋》这样的小说引起所有热爱新中国的各界人士的不满是很正常的,引起激烈讨论也是正常的。

  从社会效果看,发生在三年前的这次讨论意义很大。澄清了一些大是大非问题,再次肯定了土地改革对中国社会历史进步的积极意义,对猖獗一时的“新伤痕文学”有所遏制。

  《车欠埋》的讨论过后,方方女士一度沉潜,似已“落水”,孰料这次竟趁新冠病毒之势,浮上岸来,祭出“日记”,等于“先就耸身一摇,将水点洒得人们一身一脸”,然后就自感得了意,要为《车欠埋》翻案了。

  03

  方方女士的这篇“日记”,名曰日记,其实是接受一家名叫《骚客文艺》的杂志专访。

  对这家杂志,方方女士说,“原谅我孤陋寡闻,没有看过”,我则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就像此前从未听说过“新冠病毒”一样。

  从对方方女士的提问看,说“骚客”是跪着采访,并不为过,“骚”倒未必,“贱”则有十分。

查看余下6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9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没有最无吃 ,只有更无吃!
人之贱者无敌!
0条回复
方方病毒前几年被软埋了,但这个病毒借武汉发生的疫情又死灰复燃。
方方作为一个厅级干部,干着造谣污蔑,动摇抗疫军心之恶事,组织部门应当予以严惩。不应当姑息养奸。警察部门更应当追究其造谣的罪责。
对那个《骚客文艺》杂志,安全部门应当搞清其组织结构,是否有港独和台独的参与。民众有这个期待。
0条回复
质问郭松民,泉州塌楼事故从发生到消失,29条生命代价、42人受伤,这样大的事情你不关心,发表你的大作,总拿一个女人不依不饶,算什么独立评论员?如有你在,红歌会不至于12号就把此事撂在一边不管了,连吆喝的人都找不到。
0条回复
欣赏郭松民的文章,讲理,带劲。
0条回复
就凭红歌会的水平能批倒方方?她也许根本没有把红歌会一群麻雀放在眼里。从前些天到现在,方方一直很活跃,并没有停止她的日记写作,反而成为人们见识现实世界的一个参照物。我们难道这样的话都听不进去,还算得上一个坚强的马列主义信徒吗?你要批她,就拿出像样的文章,说得她心服口服,光骂算得了什么本事?反而让她把你看扁了。
0条回复
官左跟官右吵架?
0条回复
老人家说: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它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0条回复
武松只打一次老虎,就扬名天下。一只死虎打一百遍,不厌其烦,可谓武松乎?
0条回复
为什么这种人能当共产党的作协主席?方方比比去赵树理浩然……思想觉悟,怎么开共产党钱砸共产党的锅?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9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