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国明:什么人喜欢用公开的日记体?——评方方系列(1)
一、什么人喜欢用公开的日记体?
方方昨天在武汉封城日记里宣布,这是她的日记系列最后一篇。既然如此,那么对方方的日记系列也可以做个盖棺定论了。
看到这种面向社会公开的日记体,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电影《邪不压正》中,姜文饰演的蓝青峰和廖凡饰演的朱潜龙之间的那个经典对话:
朱潜龙:“那日本人靠不住,我靠谁啊?老蒋?”
蓝青峰:“更靠不住。”
朱潜龙:“一个写日记的人。”
蓝青峰:“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朱潜龙:“是啊。”
蓝青峰:“你写日记吗?”
朱潜龙:“我不写。你写日记吗?”
蓝青峰:“谁能把心里话写日记里?”
朱潜龙:“写出来的哪能叫心里话?”
蓝青峰、朱潜龙:“下贱。”
当然,这段对话,只是针对那些知道自己的日记早晚要被公开或采用公开的日记体写作的人,真正写给自己看的私密日记,应该不在这段对话讥讽的范围之列。
对于公开的日记体这种题材,需要特别当心,看上去作者是在跟读者共享自己的日常生活信息,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读者会因此放松自己的警惕,更容易产生对作者的信任。也因此,日记体更容易藏私货。在此也提醒读者,遇到这种日记体,就要先提醒自己是不是遇到卖文化假药的了。
二、方方日记的关注度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吗?
方方日记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也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就关注度来说,我并不觉得只跟方方本人的名气和她这些日记的水平有关。当然,本人也不排除确实有很多单纯的人关注和认同方方日记。
不是她的日记因为她的名气而能够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而是她的名气因为这些日记得到某些话语权力量的支持,才能有这么多人关注,她的名气得以提升到今天这个水平。
互联网的热点形成过程,并非无迹可寻。持续的现象级热点,没有话语权力量的推动,很难维持。
至于这些力量是什么,可以看本公众号(明人明察)以前的文章。在此就提示一句:和推动中国谣言传播力超强的那些力量,即便不是完全重合,那也是有很高的重合度。公知就是这种力量推出的意见领袖,这一次为了支持方方,公知都倾巢出动,进行总动员了。
这么大的关注度,没有这些力量的参与与推动,你以为能有那么高的人气?真把方方当文曲星下凡了?
三、方方的日记里面有挺她的话语权力量需要的东西
这些力量当然对方方日记中记载的她生活中那些琐事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方方要通过日记来表达的“政治”,特别是方方通过“无中生友”提到的一些事,比如殡仪馆的那些扔的遍地都是的无人要的手机。
天天坐在家里,没参与过志愿活动,没去医院实地采访或了解.....就动动手指、上上网,就敢写纪实体的疫情实况和“所见所闻”
而无数人竟然把日记里的众多谣言都当成真事了
中国的作家真TM好当
居然还有那么多的粉丝和媒体、出版商站台
方方有一句话倒是说对了,大意是中国人的智商和认知水平下降了,不过和她所说的人群正相反
现在世界都乱套了,欧美成了疫情中心,方方小姐为何不再出版一本方方日记国际版
非常期待
----------- 说的很对!想想决议对闻歌的全面否定,也是巧妙运用选择性的结果。
----------- 说的很对!想想决议对闻歌的全面否定,也是巧妙运用选择性的结果。
现在世界都乱套了,欧美成了疫情中心,方方小姐为何不再出版一本方方日记国际版
非常期待
天天坐在家里,没参与过志愿活动,没去医院实地采访或了解.....就动动手指、上上网,就敢写纪实体的疫情实况和“所见所闻”
而无数人竟然把日记里的众多谣言都当成真事了
中国的作家真TM好当
居然还有那么多的粉丝和媒体、出版商站台
方方有一句话倒是说对了,大意是中国人的智商和认知水平下降了,不过和她所说的人群正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