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国明:什么人喜欢用公开的日记体?——评方方系列(1)


  一、什么人喜欢用公开的日记体?

  方方昨天在武汉封城日记里宣布,这是她的日记系列最后一篇。既然如此,那么对方方的日记系列也可以做个盖棺定论了。

  看到这种面向社会公开的日记体,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电影《邪不压正》中,姜文饰演的蓝青峰和廖凡饰演的朱潜龙之间的那个经典对话:

  朱潜龙:“那日本人靠不住,我靠谁啊?老蒋?”

  蓝青峰:“更靠不住。”

  朱潜龙:“一个写日记的人。”

  蓝青峰:“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朱潜龙:“是啊。”

  蓝青峰:“你写日记吗?”

  朱潜龙:“我不写。你写日记吗?”

  蓝青峰:“谁能把心里话写日记里?”

  朱潜龙:“写出来的哪能叫心里话?”

  蓝青峰、朱潜龙:“下贱。”

  当然,这段对话,只是针对那些知道自己的日记早晚要被公开或采用公开的日记体写作的人,真正写给自己看的私密日记,应该不在这段对话讥讽的范围之列。

  对于公开的日记体这种题材,需要特别当心,看上去作者是在跟读者共享自己的日常生活信息,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读者会因此放松自己的警惕,更容易产生对作者的信任。也因此,日记体更容易藏私货。在此也提醒读者,遇到这种日记体,就要先提醒自己是不是遇到卖文化假药的了

  二、方方日记的关注度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吗?

  方方日记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也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就关注度来说,我并不觉得只跟方方本人的名气和她这些日记的水平有关。当然,本人也不排除确实有很多单纯的人关注和认同方方日记。

  不是她的日记因为她的名气而能够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而是她的名气因为这些日记得到某些话语权力量的支持,才能有这么多人关注,她的名气得以提升到今天这个水平。

  互联网的热点形成过程,并非无迹可寻。持续的现象级热点,没有话语权力量的推动,很难维持。

  至于这些力量是什么,可以看本公众号(明人明察)以前的文章。在此就提示一句:和推动中国谣言传播力超强的那些力量,即便不是完全重合,那也是有很高的重合度。公知就是这种力量推出的意见领袖,这一次为了支持方方,公知都倾巢出动,进行总动员了。

  这么大的关注度,没有这些力量的参与与推动,你以为能有那么高的人气?真把方方当文曲星下凡了?

  三、方方的日记里面有挺她的话语权力量需要的东西

  这些力量当然对方方日记中记载的她生活中那些琐事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方方要通过日记来表达的“政治”,特别是方方通过“无中生友”提到的一些事,比如殡仪馆的那些扔的遍地都是的无人要的手机。

查看余下8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9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方方就是妖孽一个,妖作完了,偃旗息鼓。
0条回复
瘟疫以来,国内外的牛鬼蛇神就出来作妖,方方就是妖孽一个,妖作完了,偃旗息鼓。
0条回复
巧妙运用选择性,即便选择的每一个元素都是真的,那么得出的整体结论,或者给人的整体印象,也会是与事实截然相反。
-----------  说的很对!想想决议对闻歌的全面否定,也是巧妙运用选择性的结果。
0条回复
问苍芒大地?
0条回复
自从国家胡编乱赵,江湖当道以来。文化战线本应百花齐放,结果是毒草恶生。文艺评论应百家争鸣,结果是虎狼恶鸣!有了这样的十让,才出了方方这样的美狗!
0条回复
既然都是坐在家里、上上网就能一篇篇日记出笼

现在世界都乱套了,欧美成了疫情中心,方方小姐为何不再出版一本方方日记国际版

非常期待
0条回复
方方的日记已正式出版!

天天坐在家里,没参与过志愿活动,没去医院实地采访或了解.....就动动手指、上上网,就敢写纪实体的疫情实况和“所见所闻”

而无数人竟然把日记里的众多谣言都当成真事了

中国的作家真TM好当
居然还有那么多的粉丝和媒体、出版商站台

方方有一句话倒是说对了,大意是中国人的智商和认知水平下降了,不过和她所说的人群正相反
0条回复
方方日记的主要功能是造成一种气氛,让人有一种真实感扑面而来,至于里面记载的是否真实,有谁会去考察真伪,方方深知大家都很忙,只要抛出一段话题就可以吸引来无数的议论。议论就足矣,为封建招魂,成败哪在一朝一夕。至少还有许多同道,这就是本钱。
0条回复
日记代表本人的立场观点!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9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