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不同声音论”——疫情之下,百相杂俎(一)
作者按:世间风闻、天下大事,常常都有我们这些匹夫关心挂怀,疫情之下更是如此。虽然无聊,也没人理会,但依然不妨絮叨一二,权当聊聊天、唠唠嗑。
国内自疫情爆发以来,舆论上围绕某某日记的争论一直未曾停歇。许多议论是讲理的,也有许多彼此的谩骂与攻讦。在讲理的诸般议论中,力挺方面所搬出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撑,就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允许有不同声音存在”的说法。
这种说法等于承认某某日记属于“不同声音”,但认定这个“不同声音”应该允许存在,理由是这是一个健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否则就是这个社会不健康。
中国社会“不健康”这顶大帽子实在不小,真的令改革开放承受不起,所以有人避之唯恐不及。
但是,窃以为,这其中却存在严重的逻辑缺陷。
“允许不同声音存在”并不等于“什么声音都可以存在”,这完全是两码事。事实上,任何社会都有“声音”的底线,对于任何一种声音都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譬如有人家举办丧葬哀悼逝者,如果有人在其中大笑,称赞死得好;或者人家举办婚礼,而有人在其中大哭,说这纯属找死,那结果会怎么样呢?国家也是这样,也有“不同声音”的底线,譬如今天的德国就不能有希特勒法西斯的声音,美国就不能有骂华盛顿骂林肯的声音等等,道理十分清楚。
中国也是这样,应该允许有不同声音存在,这完全正确,甚至无关乎健康与否,社会健康应该允许,不健康也应该允许。但关键要看具体是什么声音,一个基本的原则应该是用心持正,符合基本的道德与道义。如果唯恐天下不乱,或者趁火打劫、乘人之危,那就人人得而诛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