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也谈教材中涂抹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问题
01
最近,网上不断有人披露,一些重要媒体的下属单位和一些地方的宣传、文化部门,在制作视频宣传栏或宣传画时,有意抹去了画面背景上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
更有甚者,在毛主席故乡的那个省出版的一本所谓“爱国主义教材”中,也在多张插图中将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抹去,留下了一块令人感到触目惊心的空白。
无意去揣测他们抹去毛主席像的动机,只想简单指出这样做的后果——
天安门城楼代表的是传统中国,毛主席像代表的是新中国。
天安门城楼和毛主席像共同作为当代中国的象征,表明我们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当下的中国,就是1949年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像,带有为当代中国定性的政治含义。抹去毛主席像,在政治上就意味着只承认传统中国,不承认新中国。
这样一来,天安城楼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大标语就被架空了。
正是因为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像意义如此重大,所以,1980年8月23日,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提出的“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问题时,不加任何前提条件地回答:“永远要保留下去。”
因为邓小平深知,没有了毛主席像的天安门城楼,可以代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的中国,大明、大清,甚至北洋时期的中华民国,唯独不能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爱国主义教材”,不鼓励学生热爱、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这难道不是一个极其严重的政治事件吗?
02
如果从社会契约的角度看,抹去毛主席像所可能导致的政治后果就更加严重。
我国宪法总纲中,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并将其视为我国政治制度的“最本质特征”。
那么,这一规定是怎么来的呢?
在宪法序言中有一段完整的表述:
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这里的逻辑再清晰不过了: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获得了解放,各族人民拥戴党的领导,认同并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是占人口总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民都完全赞同和支持的“契约”,它构成了新中国最深厚的政治基础。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保持了磐石般的团结,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强,成了一个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