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宇:公立医院绝对主体地位不容撼动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和公益性医疗卫生体制的巨大优越性。我国公立医院救治了98%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承担了最急难险重的任务,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经过“全民战疫”的洗礼,各级党委政府对卫生健康事业的认识空前提高。总结起来,“全民战疫”对下一步深化医改有十点重要启示。
01
卫生健康工作和经济发展同等重要
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地方政府把钱投到投资、消费、产业发展上,就能促进经济增长;而投到医疗和教育是消耗性的,对经济发展没有作用。这次疫情给了人们充分的启示:如果卫生健康工作做不好,对经济发展将带来重大冲击,可能使得多少年的经济增长成果毁于一旦。历史上黑死病导致了欧洲1/3的人口死亡,对社会生产力和文化传承都是巨大损失。美国等西方国家新冠肺炎疫情在蔓延,陷入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的两难境地。我国四月份各项经济指标明显好转,就得益于我们及时采取果断措施,用很短的时间遏制住了疫情蔓延。疫情之后,应该更加全面认识卫生健康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变化将对我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完善居民卫生健康保障,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拉动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而且也能扩充就业空间。
02
一定要把健康融入一切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明确提出“将健康融入一切政策”的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此次全民战疫的胜利,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医疗卫生工作者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全国各级党组织、基层干部、各行业各部门、国有企业、志愿者和人民群众同样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疫情之后,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秩序,特别是要应对各种潜在的健康风险,就必须把“健康优先”的原则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政策中。疫情给了人们反思“唯GDP论”的契机,许多人认识到,埋头赚钱、牺牲健康是不划算的,免疫力才是最大的竞争力。人们更加重视卫生健康、公共安全、自然环境、家庭生活、社区工作、基层党建等,更倾向于养成健康朴素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有利于维护人民健康的。要抓住这个机会落实新发展理念,缓解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织牢织密社会安全网,补上卫生健康短板,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变为人民健康。
03
预防是保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同世界各国相比,我们能够及早地控制住疫情,就在于第一时间采取了极为严厉的防控隔离措施。其他一些国家的教训表明,如果疫情蔓延初期没有控制住,只靠后期预防和治疗,成本十分高昂,后果十分严重。这启示我们,要从战略高度看待“预防为主”,切实扭转忽视公共卫生、忽视预防、“搞好预防、饿死临床”的思维。当前我国公共卫生经费、疾控人员数量等指标仍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一些地方仍存在公共卫生队伍素质不高、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应急能力不强等问题。应当以战疫斗争为契机,抓紧补上短板。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