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学者激辩“合村并居”: 千万不能成为一场瞎折腾
【导读】近期,围绕是否应该全盘否定和彻底叫停“合村并居”,思想界产生了不少争论。有的学者否认该政策的正当性,也有学者认为问题出在“好事没做好”。本文摘录了贺雪峰、温铁军、桂华、吕德文、朱启臻五位学者的相关文章内容,从不同角度讨论了合村并居的缘起、具体案例、存在问题、可能影响以及重新发现乡村价值等问题。学者认为,乡村稳定,则整个社会稳。振兴乡村是好事,但千万不能折腾农民、农村和土地,不宜强制改变乡村面貌,强行推动农民上楼,必须警惕激进“拆村并居”可能给农村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本文内容摘录自天地农大、新乡土、《新华每日电讯》、《南风窗》等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君思考。
贺雪峰:千万不能折腾农民、农村和土地
(作者为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一)为什么山东像着魔一样非得花费巨额财力去合村并居,拆农民房子建社区?
2020年5月6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政务动态栏目发布“省自然资源厅召开《山东省村庄布局专项规划》等项目和技术规程专家研讨会”,消息称,国土空间规划处将“编制全省村庄布局专项规划,指导各地完成县域村庄布局,制定全省合村并居规划指导,稳妥推进合村并居”,引发广泛关注。
2014年我到山东德州调研,当时德州市规划将德州8000个自然村全部拆掉,建1000个左右的大型社区。拆除8000个自然村,就牵涉到德州市全部农民的利益。大拆大建,拆农民房子要钱,建社区要钱,初步算下来也要超过千亿资金投入。
德州市是一个财政贫市,不可能拿得出这么多钱,市领导的想法是通过增减挂钩将拆农民房子退出的宅基地形成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卖到青岛,换回资金搞建设。问题是青岛并不缺建设用地指标,德州市即使腾出建设用地指标也卖不出去。德州市因此只能靠贷款建社区,向农民收取建设成本,以及降低建设质量标准。结果就是,以前农民在自己房子住得好好的,现在非得被强拆搬进社区,还要自己出钱,搬进社区房子的质量差、面积小,社区也没有可以存放农具的空间,距离承包地太远,之前庭院种植蔬菜也没地方了。
总之是搬到社区生活质量下降了,生产生活更加不方便了,还将原来计划到城市买房的积蓄用于买了社区质量很差的住房。拆村并点的结果就是:政府花了很多钱,农民不满意,规划因此无法持续。德州市终于在拆除大概10%的村庄以后难以为继,合村并居不了了之。
合村并点并非在山东,也并非仅德州在做。2015年9月14日山东临沂曾发生过一个影响恶劣的拆迁案,就是为让农民搬到合村并点的社区,强拆农民的房子。农民不愿搬,在自家房子坚守不出被烧死。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