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中国远征军”的教训
“中国远征军的无量献血,就这样被白白虚掷了。”
01
前两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5周年的那一天,许多官微都在转发这样一条内容相同的微博(见截图),赢得了无数蜡烛、眼泪和点赞。
这位李老先生究竟为什么和在什么时间离开中国远征军的?微博的内容语焉不详。
我在网上搜寻资料,发现所有的报道都是同一段话——
“在医院疗伤时,李光钿迎来了抗战胜利。但惨烈的战场,让李光钿心有余悸,‘我再也不想当兵打仗了。‘出院后,他找了个机会脱离部队,之后靠着拉板车、下苦力修路在缅甸密支那生活,并娶妻生子,儿孙满堂。”
这段话,相当不可信。
众所周知,抗战刚刚胜利的时候,原中国远征军部队食丰履厚,以天之骄子自居,正是享受“胜利红利”,“要过几天人的日子”的好时光(此时距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尚且遥远),国内一派和平气氛,军官们结婚成风,李老先生(既然当过排长,至少也是少尉军官吧?并且还是负过伤的“荣军”)怎么会在这个时候离开部队,到缅甸“拉板车、下苦力”呢?难道他受伤的是脑部?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李老先生脱离部队的时间是在抗战胜利前,他被“惨烈的(抗日)战场”吓坏了,只是这样一来,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抗战逃兵了——一个逃兵死后如此备极哀荣,这难道不是对所有英勇牺牲的抗战军人的讽刺吗?
斯人已逝,我无意继续深究真相,令李老先生在九泉之下还感到难堪。这里之所以对这件事略作辨析,是想提醒大家注意这一点:
目前媒体界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风气,那就是把“中国远征军”捧上神坛,无论任何人和事,只要声称和远征军沾边,媒体小编立刻就跪了,有人甚至把“中国远征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相提并论,这就太过荒唐了。
02
首先,从军事的角度看,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美军迫近鸭绿江时,立即主动出击,御敌于国门之外,并胜利地将美军驱逐至三八线以南不同,中国远征军的行动一开始就是丧失了战略主动权的结果——因为国民党军队在国内战场表现太差,丢失了所有出海口,只能依赖美国通过滇缅公路输血才能苟延残喘。
中国远征军号称“远征”,其实是一次被动防御。
但尽管性命攸关,在1942年3月发起的第一次远征军行动中,国民党军还是重演了在国内战场的败绩,被日军击溃并逐出缅甸。10万远征军只有不到4万人撤回中国或进入印度,并且死亡的人大部分不是在战斗中牺牲的,而是在溃退过程中因病饿死于缅甸野人山的原始丛林里。
从1943年10月开始到1945年3月结束的第二次远征军行动中,滇西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先后对已是强弩之末的日军发起滇西缅北作战,取得了一定战绩,并终于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但这些战绩并没有阻止国民党军在国内战场出现的豫湘桂大溃败,也没有使国民党军对日军转入战略反攻,军事意义十分有限。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