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印度遭到迎头痛击了吗?


  一个时期以来,中印两国在边境地区时而对峙冲突,时而谈判磋商,“打”与“谈”交替进行、循环往复,演绎出一幕相当低档次“打打谈谈、谈谈打打”的把戏,据此,人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有什么好处、究竟又是谁在其中占了便宜而乐此不彼呢?

  关注国际关系动向的人们都能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在与中国进行边界军事较量与外交谈判的同时,印度还对巴基斯坦举起了武力大棒,发出战争威胁。据报道,巴基斯坦外长透漏说,2020年初以来,印度违反停火协议达2200多次,不断向巴基斯坦开火,挑起武装冲突,最近印度相关要员更是对巴基斯坦发出直接的战争叫嚣,声称要武力解决巴基斯坦问题……

  不仅如此,同一时间内,印度还同尼泊尔发生了领土纠纷,两国间因为有争议的领土而发生外交交涉与边界人员冲突,从而引发印度尼泊尔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让人们更加震惊的是,有人透漏说,在中印两国谈判中,印度居然在会谈中提出,“中国必须限时从所有摩擦点撤军,包括撤除机械化和机动化师。中国军队要从德普桑至班公湖撤走。中方需要裁减一线战斗人员!让印度军队可以自由无阻地进入所有巡逻点”,至于印度国内种种针对中国的好战言论,更是耸人听闻地常态化了。

  上述种种事实说明,现如今的印度比以往更加咄咄逼人了,扩张的气焰更加嚣张了,称霸南亚次大陆的野心更加猖狂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是印度在同上述各国惹是生非的过程中没有遭受足够的教训,因而变得有恃无恐、胆大妄为了。

  应该说,印度同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小国较量,以大欺小、倚强凌弱,出现这样的后果并不令人意外,但同中国经过一番博弈之后却出现了如此后果,则未免令人惊讶,值得深思。

  众所周知,在6月份中印加勒万河谷事件中,印度遭受到和平时期相当沉重的人员损失,当此之时,国人大都以为印度受到了一次迎头痛击,迎头痛击之下,印度理应收敛其行为、变得小心谨慎才行。

  那次事件之后,中印之间开启了旷日持久的谈判,双方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交涉。在这一过程中,实际的情况似乎如此这般地发酵了:在短暂的晕头转向之后,印度迅速把自己调整了过来,不断增长和增强向前进攻并军事压迫中国的勇气,印度军队不但抢占了边界地区新的要点,而且还在双方人员对峙中主动开枪示警,虽然印军鸣枪并未瞄准击中中国军人,但这等敢于开火的胆气还是令人不免耸然为之动容。

  上述这些变化并非偶然或没有逻辑可循。窃以为,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是印度对于中国这个对手的认识与认知,通过彼此双方循环反复“打打谈谈、谈谈打打”的博弈较量,对于中国,印度方面完全可以得出如下几个基本的战略结论:

查看余下6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