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征路 | 重访革命史之十:古田会议决议永放光芒


  古田会议为人民军队定了规矩

  ——重访革命史,解读现代性(十)

  1929年12月3日,红四军开赴新泉,进行“新泉整训”。朱德负责军事整训,毛泽东和陈毅负责政治整顿,主要是为红四军党的“九大”准备决议案。这期间毛泽东集中精力搞调研,召开各纵队领导人和连队支部书记及士兵座谈会、农民座谈会。

  官兵们那时也许并不了解何为非无产阶级思想,并不清楚红军与白军的区别在哪里,更不理解新型人民军队的含义,但对不平等不公道是天然反感的。比如士兵座谈会上提到一个叫陈铁民的副大队长三天两头打骂士兵,士兵给他起外号叫"铁匠",有的士兵经受不了打骂只好开小差回家。毛泽东抓住这些典型事例和大家一起分析这些错误思想作风的阶级根源和危害性,研究纠正和解决的办法。

  12月中旬,由于敌军再次攻占汀州,进逼连城,红四军主力移驻上杭古田。毛泽东再次用十多天时间召集各纵队、支队和—部分大队党代表,分别进行讨论。

  1929年12月28日,在古田廖氏祠堂(祠堂又名万源堂,红军来后改为“曙光小学”)院内,著名的“古田会议”召开。会场是一间普通的厅堂,主席台是两张拼在一起的方桌,桌上放了几只喝水用的陶土碗。代表们的席位就是学校的长条凳和长条课桌。为了随时准备应付战斗,代表们都背着背包进入会场。

  会议顺利地通过了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解决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在农村革命战争的环境中,在党和军队的主要成分是农民的条件下,如何克服来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及其他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影响,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把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

  为什么如此简陋的本为总结红四军组建以来经验教训的会议,在革命史上会被反复提起?为什么“古田会议精神”不但贯穿于整个战争年代,而且一直影响到今天的意识形态斗争?

  因为按照罗荣桓的说法,

  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以后,我军要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就定型了。

  换句话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新型人民军队为自己定规矩的会议,尽管那时它还是党的二级组织。但它规定了这支武装力量的基本性质和任务,规定了党内军内公共领域的管理规则议事规则,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现代性,此后便上升为指导全党全军的基本原则。

  这以后党和军队又经历过多次路线斗争、内部的外部的干扰、挫折和失败,“古田会议精神”一直是党和军队由弱转强克敌制胜的法宝。近年来史学研究领域频繁出现的“军队国家化论”“战斗力标准论”,以及互联网上动不动就惊呆了吓尿了的“唯武器论”,都没能真正颠覆“古田会议精神”。

查看余下7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骂共产党的政工干部为“狗皮膏药”,原来不是什么新发明,红军初创时期就有着了。
0条回复
档的二级组织解决了一级组织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你说这群人厉害不?依我看,都是因为有一个人。有人说,那是集体的功劳。但,集体一直在,况且将种菜那里也有集体,他们怎么就形不成这样的共识?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