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债务黑洞与币值
截至目前,靠大家支持,公众号基本可以正常运转,做大的希望也不大。所以,我也没有接商务合作的想法,不必再给我发私信了。
*************************************
昨天看到鹏华聚鑫的新闻。
违约金额或超40亿。
二月份发行,八月份到期,基准年化4.1%,你这样浓眉大眼的家伙,也背叛革命了?
《卢瑟经济学》中曾经分析过,市场经济的循环,是为了利润的增值,由于自然条件、科技停滞等原因,利润不可能以几何级数滚动增加。这种情况下,利润的缺口就会暴露出来,现实之中就是利润无法实现。如果不涉及信贷和虚拟资本(股票、债权)市场,就是商品大批滞销。
《纸牌大厦》中曾进一步分析,如果考虑到信贷和虚拟资本市场的因素,那么卖不掉的商品可能暂时被信用投资或消费所掩盖,生产循环可能和虚拟资本循环相脱节——大量货币脱实入虚,追求信用利息(虚拟资本价格涨幅)而不是产品销售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繁荣可能被信用的作用延长,危机可以被延迟。但是,这种情况下危机并不能消除,而且一旦发生危机,则危机的规模将会扩大,不仅如此,还会出现因为偿还信用所需的货币紧缺所导致的货币荒以及各种资产被廉价拍卖变现的情况。
“他们在世界市场上到处叫嚷,只有货币才是商品!象鹿渴求清水一样,他们的灵魂渴求货币这唯一的财富。在危机时期,商品和它的价值形态(货币)之间的对立发展成绝对矛盾。因此,货币的表现形式在这里也是无关紧要的。不管是用金支付,还是用银行券这样的信用货币支付,货币荒都是一样的。”
每一只金融产品爆雷以前,3-6个月,内部管理高层就知道了。
然后,管理层会大致做几件事情:严密控制不利消息,制造假虚假繁荣消息,拆东墙补西墙,跑银行、财政求援,琢磨邪门歪道,转移资产,高层安排自己的退路。
3-6个月的时间,高层拼命挣扎,如果挣扎无效,就给自己安排退路。挣扎的效果和拖延的时间成正比。
物反其类是为妖,如果突然都是好消息了,坏消息一点也看不到了,或者不特意搜索就看不到了,那可能都是好消息,也可能是要出事了。一般来说,后者的概率更大。
一般来说,这时持有这些产品的投资者,往往会对未来乐观,甚至会围攻质疑金融产品的人。然后在某一个时刻,债务人集体傻眼。*川信托,就是这样。
陷入绝境的人愿意不惜代价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为了借入救命的资金,他们愿意承担高息——借不来资金现在爆雷,借来高利贷将来爆雷。将来爆雷比现在爆雷强,何况还可能有变数。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