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李伪军”为何变成了“我军”?


01 

  今天看到这样一则消息:

  某高校的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活动展板,背景士兵的形象,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不是与志愿军并肩作战的朝鲜人民军,而是两者的死对头,南朝鲜的“李伪军”!  

1.png

  这一形象的来源是首尔战争纪念馆前的韩国“国军”雕塑。  

2.jpg

  这个错误不能说很大,但性质却极严重。

  我的感觉,有点像玻璃碎片在手指上划出的伤口,是一种尖利的疼痛,并不断地渗出鲜血。

  如何来看呢?

  第一,这个错误是对志愿军老战士感情的巨大伤害,也是对所有有着基本爱国情怀中国人的巨大伤害。

  试想,如果一位志愿军老战士来到这块展板前,看到当年被打得丢盔卸甲的“李伪军”如此耀武扬威,甚至伪军士兵的枪口还正指向两位老战士(见第一张图片),他会产生怎样的感受?

  第二,纪念活动的意义由此被完全消解了。无论主办方事后如何申辩,参观者所能感受到只是主办方根本就没有严肃地对待这件事,更谈不上有丝毫的庄重态度。

  没有真实虔敬的纪念活动,还不如不搞。这样马马虎虎,甚至心怀恶意的展板,又如何能够感动大学生呢?  

02 

  误把伪军当我军,这不是一个偶然的失误。

  相对于志愿军朴实无华的军装,李伪军的军装似乎更“与国际接轨”、更“威武”,也更“美”。

  如果我们将这件事放到了一个更大的文化背景上看,就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由审美权的变化所导致的情感、立场乾坤大挪移的轨迹。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路径和形式。如果一个客体被认为是“美”的,那么,人们通常就会对其产生积极、正面的情感和评价。

  对一个被认为是“美”的客体做出负面评价,并始终保持警惕,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做到。  

03 

  八十年代以来,审美方面的一个巨大变化,就是凡是和中国革命有密切关系的一切,尤其是服装,都被界定为“土气”、“落后”,是不美的,而与之相对立的一切,才是美的。

  当时,出了一大批反映“地下工作”的电影,如《蓝色档案》、《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保密局的枪声》等等。

  这些电影,“三观”之正,是今天的许多暗藏私货的谍战剧所难以望其项背对,但这些影片客观上产生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后果,就是用“旗袍美女、西装、美式军装、灯红酒绿的上海滩”等重新装饰了“吃人的旧社会”,行至今日,“民国范儿”已经大行其道,“梦回民国”喧嚣一时,甚至公然在大银幕上用青天白日旗挑战五星红旗的正当性……

  抗美援朝电影已经在大银幕和电视荧屏上断档多年了,年轻大学生可能还真不知道志愿军的军装是什么样的。  

查看余下5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2条)

热门评论
中国人民的理论阵地和宣传阵地,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被蚕食的!
0条回复
他是认错“爹”?
0条回复
应当追究有关人员的政治责任,该下课的一定要将其下课,以儆效尤。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被删除的恶作剧者被处分了吗?我们拭目以待。
0条回复
许多人忘记了一个基本原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当前所应该警惕的倾向反而是在所谓“还原历史”的幌子下,把正面人物表现得邋里邋遢、流里流气,令人望而生厌,使观众从审美上的否定过渡到情感认同、政治认同上的否定,这才是危害最大的事。这不仅仅是一个艺术问题,而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
0条回复
等着看教育部的处理结果
0条回复
这是宣传部门的悲哀,社会主义思想阵地正在一步一步地被侵害削弱!
0条回复
忘本的人,已经不认识谁是自己的祖宗。
0条回复
千奇百怪什么事都有,宣传文化部门在做什么呀?
0条回复
老郭说的对。当年电影上女特务又漂亮又时毛,男的都想娶那样的,女的被人夸一句长的象女特务,心里美滋滋。
0条回复
查看全部12条评论 我要评论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