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昌明:汪精卫是怎样“堕落”的?


  在中国历史上,每当“民族危机”出现时,总会冒出一股失败主义思潮。正是这种失败主义思潮,为政治上的妥协、投降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孕育出无数大大小小的汉奸、卖国贼,直至酿成民族悲剧。晚清之痛,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的堕落,均堪称典型。

  汪精卫,曾经是一位名声显赫的“爱国者”、“革命党人”,中山先生的亲信。1910年3月,他挺身刺杀清政府摄政王载沣,被捕后写下了“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的“狱中诗”。他,一度成为当时所有爱国者心目中的“英雄”,“狱中诗”也成为显示革命者风骨的颂歌,风靡一时!

  然而,恰恰正是这样一位“爱国者”、“革命者”,后来居然堕落成为民族罪人,沦落为一名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卖国贼,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汪精卫和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

  有学者李理、夏潮在《汪精卫评传》中认为,汪精卫所以最终堕落为成为民族败类,除了其个人内在懦弱自卑这一性格上的缺陷和“蒋汪矛盾”因素外;重要的思想根源,实为买办统治阶级丧失民族自信心,受失败主义思潮侵蚀所致:

  “它反映了半殖民地当权人物的软骨病。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他们被‘打怕了’,谈虎色变,总是过高地估计了外国人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中国人的力量”。

  此言不假。回顾历史,从汪精卫、蒋介石到晚清的李鸿章,哪一个不是失败主义者?

  1883——1885年,法国侵略越南,挑起中法战争。1885年3月,法军猛攻广西镇南关,清军广西关外军务帮办、老将冯子材率军奋起抵抗;结果,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进而收复谅山等要地。期间,刘永福的黑旗军又在越南人民的配合下,在越境取得临洮大捷,收复了10多个州县。中越军民抗法战争的胜利,迫使法国茹费里内阁倒台,法政府急着要与清政府议和。

  中法战争“中胜法败”的现实,按理,“议和”条件应该有利于中方。然而,在李鸿章的主持下,反而又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让法国侵略者拿到了在战场上拿不到的侵略权益。为什么? 因为李鸿章有一个失败主义的逻辑:

  他认为中国人与“洋人”打仗,总是要失败的。现在没失败,其后也是要失败的。与其最后失败、割地赔款,不如“趁胜即收”,减少损失。悲乎,一个失败主义的“趁胜即收”!


【李鸿章代表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左宗棠得知后说了两句话:“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查看余下6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