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东| 投降西方意识形态危害5:苏联在意识形态方面向西方投降的后果


  二战结束后仅仅两年,美国和苏联这一对昔日的盟友便反目为仇,开始使用除战争外的全部手段进行全面对抗,史称冷战[1]。冷战最终在1991年以苏联解体的方式宣告结束。

  用当年美国政府的话说,冷战就是“使用除直接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来“反击苏联等国家”的总体政策。因此可以说,除了从未发生的超级大国之间直接的“热战”,一切形式的对抗——外交战、情报战、文化战、宣传战、经济战、隐蔽战(颠覆、暗杀活动)、代理人战争等,都是冷战的表现形态。其中文化战和经济战发挥了主要作用。

  美国的文化战战略以争夺“思想和情感”为己任,致力于在全球范围遏制共产主义,推广西方制度模式,与苏联在政治、军事、外交、思想和文化领域进行了除直接战争以外的全方位对抗[2]。美苏双方进入战略核威慑平衡态势后,文化战的作用更为重要,“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成为决定冷战胜负的关键。因此,有学者很早就提出,冷战本质上就是一场“文化战”。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获胜的一方无疑是美国。

  通过无孔不入的宣传,美国不仅把昔日的敌人日本和德国改造成盟友——“值得信任的朋友和世界民主的砥柱”,而且战胜了后来崛起的对手——苏联推广的意识形态和体制模式随国家解体而消亡。

  坚固的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的。杜鲁门时期进行的布局得到贯彻,是导致苏联崩溃的最重要的原因。1948年1月27日,杜鲁门总统通过了美国冷战宣传的纲领性文件《史密斯一蒙特法案》,在向世界人民宣传美国的历史、文化和制度优越性的同时,攻击和歪曲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制度。1950年4月,美国全面启动“真理运动”,被称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马歇尔计划”,鼓励“美国之音”、美国新闻处和美国在世界各地图书馆开展心理颠覆工作。美国还制定了“特洛伊计划”,将心理战扩展到秘密战范畴,允许中央情报局和国际新闻处从事颠覆敌对政府的行动,包括支持地下抵抗运动。此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开展了扶持不同政见者、设立自由电台广播、争取苏联青年认同等多种活动,目标是“调动一切手段,包括精神手段,摧毁敌人意志”。西方社会出于各种目的,对苏联和东欧的一些持不同政见者给予资助,并使一些反苏作家获得了世界性荣誉。

  而在美国新闻署发起的许多冷战宣传中,“人民资本主义”和“人民与人民伙伴关系”计划是最成功的。他们宣称美国的资本主义“实际上做着共产主义所承诺的事情”,而苏联的社会制度则是建立在“奴隶般的劳工”基础上。这与西方宣扬他们是顶级的私有制制度有异曲同工之效。伴随着西方的宣传攻势,有关俄罗斯文明较之西方存在着“历史性缺陷”的说法风行一时。

查看余下6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