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东:电子货币代替纸币的优点和难点
央行正在推动发行数字货币,目的是取代现钞作为基础货币,如果全部取代了现钞,也就消灭了民间持有的现钞了。此举可以让央行不用再花费巨大人力对付各种假币,如定期更新纸币;对付使用现钞洗钱等,还能很清楚地了解人们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从而很容易打击腐败等犯罪活动,也方便收税等经济管理活动,从而节省了政府维护货币系统,打击金融犯罪的成本,方便政府管理社会,减少管理成本。显然使用电子基础货币代替纸币,优点众多,是人类货币的发展方向,值得大力推进。
没有现钞的货币体系,基础货币与衍生货币都成了账户里的记录。我们该如何理解这样的系统?其实,现在大部分基础货币都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都是在央行账户里的电子记录,而不是堆在央行仓库里的现钞,也就是说,这种情况早就存在。历史上人类使用法定纸币以前,纸币虽然是实际交易所使用的主要货币,但法定货币长期是铸币,也都存在央行仓库,那时也有铸币被完全花光的情况,例如战争时期,铸币都被用来进口战争物资;就是在平时,大部分纸币的发行依据都不是铸币,而是国债。因此,类比0铸币/纸币体系,未来发展0纸币/电子货币体系是完全可行的,与使用现钞做基础货币的差别,就在于基础货币有可能都放在央行账户了。
这是因为个人持有电子基础货币,与持有商业银行的衍生货币,也就是存款,两者区别很小。持有央行的电子基础货币,其优势是没有风险,不会因银行倒闭而亏损。但存到大银行,风险也基本上不存在,却可以获得利息,因此,没有纸币后,个人和单位都有可能不会保留电子基础货币。甚至央行可以直接规定,不接受银行之外的存款,基础货币都变成商业银行的储蓄或者说衍生货币。带来的影响是,人们都用衍生货币,不再用基础货币完成支付了,基础货币都成了银行的准备金了。准备金率就决定了存款或者说衍生货币数量,从而为货币调控带来了新的变化,很更可能是简化了调控变量,相应的是,减少了货币系统调控的可变性或者说灵活性,给物价调控带来了困难。不管怎么说,都需要实践去体验。
如今数字货币取代纸币的难点,在于能否人手一部手机或更简单的移动终端,简化使用方法,让老人和孩子都很容易学会,当然,如何防止电子货币在支付过程中被篡改信息而产生的犯罪活动,是重要课题,但这早就存在,而且经过长期运行考验了,并不构成难题。周小川副主席曾经详细讨论电子基础货币,却根本没有讨论关键问题,而是讨论实现的技术细节。
我们的货币系统主要问题是货币主权问题。它事关一笔巨大的财富。人类社会出现分工以后,必然需要货币。货币都是一个社会或国家人为制造的,如以前的金币或当代的纸币,成本都低于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否则人们就会使用商品做货币),从而可以获得一笔收益。所谓货币主权问题,就是国家或社会应独霸这个收益,它是这个社会创造的,它不仅防止财富被掠夺,而且对维护社会的稳定也十分重要。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