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 《阿凡达》:好莱坞的秘密
01
—
今天,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现象是:一方面,中美关系持续紧张,对美强硬获得了很高的民意支持;另一方面,好莱坞电影在中国观众中似乎没有太受这种情绪的影响,仍然很受欢迎。
比如,重新上映的《阿凡达》就获得了不俗的票房,单日票房甚至力压风头正盛的《你好李焕英》,总票房则是张艺谋新片《一秒钟》的三倍。
《阿凡达》是12年前的老电影,能够取得这样的票房,可谓惊艳。
受《阿凡达》成绩的鼓舞,一些在国内观众中颇有拥趸的好莱坞老电影也将陆续卷土重来,包括《复联4》《指环王》系列、《阿甘正传》《泰坦尼克》等也将重新上映。
这种看似吊诡的现象,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好莱坞的“魅力”,或者说影响力。
好莱坞能够在世界电影市场取得相对垄断的地位,成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塑造着其他国家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美国的想象,原因复杂的。
全面分析好莱坞“为什么能”不是一篇短文所能胜任的,这里仅从一个侧面略做分析。
02
—
看好莱坞电影,如果留心,就很容易发现一个规律性的现象:
好莱坞敢于触碰最严肃的,因此也是公众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但与此同时,又总是会给出一个戏剧性的、抚慰性的解决方案,绝不会形成真正革命性的社会批判。
《阿凡达》所以能够长盛不衰,除了其瑰丽雄奇,美得不可方物的视觉奇观外,也和好莱坞的这一特质有关。
《阿凡达》其实反映了欧美左翼(即“白左”)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一些反思。
他们已经意识到,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含有自我毁灭的因素。
一方面,是其内部矛盾无法解决。
影片一开始就交代,男主杰克的双胞胎哥哥,被一个抢钱包的罪犯当街杀害,杰克作为前海军陆战队队员,因伤导致下身瘫痪,但却无钱治疗,让自己重新站起来(尽管医疗技术可以做到)。
人类已经发展到能够把大型工程机械运送到遥远的潘多拉星开发资源,但还是不能消灭贫困和犯罪,显然,贫困和犯罪是内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
更致命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无法逆转的破坏,所以影片不断暗示——地球即将消亡。
在《阿凡达》最初的几组镜头中,导演卡梅隆用一种触目惊心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郁郁葱葱的潘多拉星球表面那个巨大、丑陋的矿坑。
显然,“人类”在把地球祸害得差不多之后,又开始用同样方式祸害潘多拉星了。
面对这样的困境,合乎逻辑的结论应该是通过一场社会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用一种能够消除贫困、消除人类和生态之间紧张关系的新社会制度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