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新生:中国货币政策必须主动摆脱对美元的依赖

2021-04-09 1124 0
作者: 乔新生 来源: 昆仑策网

1.webp (14).jpg

  中国货币发行量是否合适,见仁见智。中国货币发行以中国财富为基础。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问题就在于,决定货币发行量的不仅仅是财富的增长,同时还要考虑货币的流通速度以及货币的流通方向。中国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必须统筹兼顾,从长计议。尽可能地减少货币的发行量,防止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2021年4月5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离开尘世。人们怀念这位经济学家,应该深入思考“货币中性”和“固定汇率”政策,应该反思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千万不能追随美国,因为中国没有足够的本钱。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务必要控制通货膨胀,因为它关系到亿万人民的福祉。——2021年4月6日补记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3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在会议上表示,中国有较大的货币政策调控空间,中国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在正常区间,工具手段充足,利率水平适中,“我们将珍惜和用好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中国的广义货币同比增加速度10%左右,与中国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这说明中国货币政策是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同时也是经得起考验的货币政策。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货币政策讨论学术文献汗牛充栋。西方一些学者认为,中国虽然没有宣布实行联系汇率制度,但是,中国的货币政策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货币政策一脉相承,中国实际上是实行特殊的联系汇率政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货币政策与其他转型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一样,通过货币的大幅度贬值,加快经济的增长。韩国、日本都曾经有过类似的发展阶段。由于货币大幅度贬值,从而导致财富加速分配,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动力强劲。中国的发展道路实际上是当年日本、韩国的发展道路,通过大量发行货币,实行货币贬值政策,从而使财富不断地向少数集团或者财团手中集中,中国实行的是国家资本主义。这些观点在国际社会上具有极大的迷惑性。

  中国货币政策既不同于美国的货币政策,绑架世界各国的经济;同时也不同于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货币政策,依靠货币的贬值和“贸易立国”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日本、韩国的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历史上来看,由于日本、韩国市场狭小,必须开展对外贸易,实现经济的发展。日本、韩国的货币政策受到美国货币政策的严重影响。

  众所周知,上个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日本、韩国产品大量出口美国,从而引起美国警觉。美国通过“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借此机会购买美国的固定资产,从而使日本国内的一些企业迅速成为跨国公司。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巧妙地利用汇率政策,迫使日本企业将已经购买的资产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吐出来。由于美国对日本出口美国半导体产品增加征收惩罚性关税,从而导致日本政府不得不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政府的宽松货币政策,客观上导致日本资产价格上涨,日本东京房地产市场价格曾经世界第一。

查看余下7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