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斌强:美欧“印太战略”的异同与“欧盟驻台代表”的自打脸
4月19日,欧盟理事会发表了一份欧盟27个成员国一致通过的《欧盟印太合作战略》(EU Strategy dor cooperation in the Indo-Pacific)文件
【欧盟官网发表的《欧盟印太合作战略》标题截图】
提到“印太战略”,人们很自然会想到美国,因为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十年前提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衍生而来的,针对的是围堵中国,其中中国台湾也被认为是围堵帮凶之一。现在欧盟也搞出这样一份貌似与美国相同的文件,特别是欧盟“驻台代表”高哲夫(Filip Grzegorzewski)20日在台北举行记者会,声称,欧盟印太战略“字句里处处都有台湾”后,人们自然为联想到——欧盟是否也同美国一样“欧盟印太合作战略”是针对中国?
这个问题实际上与表面的现象不尽相同,如果我们仔细比较和分析一下美国的“印太战略”和欧盟的“印太合作战略”就可以发现,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一、美国的“印太战略”
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国际规则的主导者,面对当时已形成的以苏美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阵营,美国帮助欧洲推进一体化进程,针对的就是当时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
在亚洲,美国则是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以经济和安全高度依赖美国的双边同盟网络,其中包括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中国台湾地区。
1979年,中美建交后,特别是随着中国的全面高速发展,美国在亚洲的同盟国从原来高度依赖美国的态势开始发生转变,新西兰因为核动力潜艇与美国产生分歧;菲律宾、泰国因国内反美情绪增高导致在其部署的美军以及永久美军基地遭到拒绝;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在经济上与中国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美国在亚洲的同盟国已不能起到原来美国期望的作用。
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开始感到其世界霸主地位的威胁。于是,2011年11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利用在美国夏威夷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的机会,高调亮出美国“转向亚洲”的国家战略,并宣布开始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撤军。2012年6月3日,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国防部长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明确指出,美国在2020年前将主要兵力转向亚太,其中60%的战舰将部署在太平洋。释放出明确针对中国的信号,要求其亚太盟国围堵中国。
2017年,特朗普入主白宫后,美国在原有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基础上,重制定了美国“印太战略”,其主要内容更加明确,就是要在海上和空中防止中国突破“第一岛链”,并且,将印度视为该战略的一个基石,以台湾作为“第一岛链”的关键一环,联合盟国围堵中国,阻止中国崛起。因此,美国着力帮助“印度崛起”、大打“台湾牌”和扩大在南海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