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马克思主义与货币
最近,参考消息报道《马斯克“带火”狗狗币:市值达870亿美元 买家多为中国用户》,再次引起关注:马克思明确地指出金(或银)是货币。为什么在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国家,还有那么多的中国用户购买所谓的狗狗币?经济领导机关、经济学界为什么不明令禁止这种“货币”的买卖?为什么不明确地告诉群众,这种所谓的“货币”是资本家的一个大骗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资本论》第一卷 第107页)
马克思“金银是货币”的这个结论,是从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科学论断,是被经济发展史证明的科学理论。人们当然可以不同意马克思是结论,也可以“发展”原来的论断,但是,作为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必须明确地批判“货币是金银”的观点,说清“发展”的理由。
以萨谬尔森《经济学》为代表的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货币是什么?货币是交换的媒介,是支付食品、电影、汽车、学费的手段。”(《经济学》第12版 萨谬尔森等著 第95页)按照“货币是交换的媒介”的庸俗理论,人民币、美元等纸币就是货币。这种理论与马克思的“金银是货币”是对立的!哪一种论断符合实际呢?事实证明:“金银是货币”是符合实际的科学论断。
马克思明确指出:纸币如人民币、美元等不是货币。“纸币是金的代表”。从质的方面看,纸币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从量的方面看,“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资本论》第一卷 第147页)
世界各国出现通货膨胀的事实证明,金(或者银)才是货币,纸币只是代表金(或银)执行流通手段的法定货币符号。
看看人民币吧!毛泽东时期猪肉0.9元人民币一斤,而现在已经涨到30多元一斤了。
首先,要说明的是人民币作为纸币,为什么能够与猪肉等性质不同的商品相交换?为什么人民币会贬值、物价上涨?
人民币能够与猪肉等商品进行交换,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金(银)与猪肉等商品之间在进行交换,是代表金(或银)发挥的流通手段职能。
马克思研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历史,揭示了商品交换的本质是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在商品交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一般等价物,由于金银等的自然特点,最终成为货币。纸币则是替代金银发挥流通职能的作用。
当人民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货币(金银)需要量时,人民币就贬值,使之符合流通手段的货币实际需求量。可见,人民币是“由国家发行作为法定流通手段的货币符号”,“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产生的。”(《政治经济学词典》许涤新主编 上 第3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