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满:细思极恐!十方面分析审查滴滴出行的政治意义
7月初,中国政府再次祭出雷霆手段,对由外资作为主要股东、悄然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基础信息平台公司滴滴出行进行审查。
7月2日,国家网信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7月3日,滴滴副总裁李敏态度非常强硬地回应“数据打包给美国”:数据存放国内服务器,并称相关恶意造谣者虽然已经主动删帖,但我们坚决起诉维权。李敏还透过其个人微博“liminx”称,“也包括道路数据,请不要恶意揣测。”
7月4日,国家网信办再次宣布,“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这里的用语是“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严重违法违规”,这可不是一般的违规,而是涉及“严重违法”行为,既是“严重违法”,后续必将还会有司法部门介入调查。
从滴滴出行火速在美上市和国家网信办出重拳审查滴滴出行这一事件,我们能够感受到什么?
第一,6月30日,滴滴公司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滴滴出行发行2.88亿股,募资总额达到40.3亿美元,上市首日市值678亿美元。滴滴出行从公开交表到正式上市仅用时20天,创造了中国公司在美上市的新纪录,这次上市不仅出奇的神速,而且出奇的低调,没有发布宣传软文,没有在纽交所敲钟,一切都是静悄悄的让生米做成熟饭。
第二,2015年2月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家公司战略合并,2016年8月滴滴出行与美国公司Uber合并,Uber中国区合并后占新实体20%经济权益。近三年,滴滴出行营收分别为1353亿元、1548亿元、1417亿元,其中95%来自其中国出行业务。2020年3月31日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其中,在中国拥有3.77亿年活跃用户和1300万年活跃司机。由此可见,滴滴出行无论是活跃用户还是活跃司机,还有收入来源都主要在中国。
第三,滴滴出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6个国家约4000多个城镇开展业务,提供网约车、出租车、顺风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代驾、车服、货运、金融和自动驾驶等服务。由于出租车业务不仅拥有用户和司机的详细隐私数据,而且还有海量的出行数据,对于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滴滴出行来说,这些用户数据、司机数据、出行数据、详细的地图及国家安全数据不仅能够给滴滴出行带来巨大的收益,而且如果这些数据被外国掌握,还将对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安全隐患,造成重大国家安全损失。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