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如何看吴晓波的“多数人无用”?
如何看吴晓波的“多数人无用”?
最近几天,吴晓波先生因为提出“大多数人无用”而被置于风口。
本来,我觉得这事可一笑了之,既然敢说,那就认了便是。你根本就没有把“屌丝”当回事,那又何必回应“大多数无用屌丝们”的非议呢?
如果吴晓波先生不写《“精英”和“无用论”》来为自己圆场,我也不打算议论他,因为他是精英,我是屌丝。但是,在读了他的这篇辩白文章之后,实在感觉他自己也没有超越屌丝的境界,就忍不住想说几句。他要求大家理解他的话要看“语境”,但越看他辩解的语境,就越感受到他自我圣化的真实心声。
若只简单地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限定在利益范畴,吴晓波先生的说法没有问题,他是个重商主义者,也是个把赚钱能力作为阶层评判的信仰者,对他长期有用的人,当然不可能是多数人,能有几十万人的稳定圈子已经相当了不起了。这时候,“有用”与“有好处”会产生极大的交集,“有用的人”就是对他有好处的人,从这个意义上理解他的“大多数人无用”是没有丝毫问题的。
不过,吴晓波先生为了显示自己的理论修养和思想境界非同一般,他把“有用”和“无用”的理解上升到哲学、社会学和历史学高度,从而证明他坚守“精英主义”的合理性,他举了很多古今中外的经典事例和名人,以之阐明“有用”与“作用”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与“好处”之间的关系。
吴晓波先生讲自己为什么不愿意下沉时提到:“人如果装睡,醒不过来的。”
话是好话,是看似正确的话,也是近年来被网友普遍接受的话。
但是,你套在此处,恐怕算不得有道理的话。除了你圈子里的几十万人,多数人都是装睡的人吗?且不说中层,底层的那个“多数”难道都是装睡的人?你不愿意接触圈外的人,这说得过去,利益使然。你不愿意下沉,也不算错,因为你说“人各有志”。不过,你把底层的人都视为装睡的人自然不对,你口中人各有志的“志”恐怕只能解释为“利”。
在论述精英主义时,吴举了重大社会变革时期英雄人物的作用,比如《觉醒年代》中的精英。这显然是想说明“人对社会的作用”,说明精英是影响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但用此例来为自己的“多数人无用”做证明恐怕又是不妥,你既然强调社会有分工,精英只起关键作用,且工作无贵贱,那你提出“多数人无用”又到底指多数人在哪方面无用?不关键,就无用?
个人小事业的成功,社会大事业的成功,“关键”和“非关键”是互为统一的,是缺一不可的,“关键”决定着方向,而“非关键”则决定着“关键”能否成功。陈独秀,很革命,很关键,但他忽视了大多数的非关键,所以,他虽有思想,却没有成功。毛泽东,有思想,很关键,而且很尊重和团结了大多数的非关键,最后成功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