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简论一个公式“物质-精神-物质”——纪念毛主席逝世45周年
01
毛主席逝世45周年的日子就要到了。
45年,将近半个世纪,是一段很漫长的时间,但也恍如昨日。
1976年的9月9日,突然从广播中听到哀乐和“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时,那种震惊、悲痛以及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刻骨铭心,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稍有风化或销蚀。
在这样的日子里,究竟应该怎样纪念毛主席?
我认为,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来,是最好的纪念方式之一。
毛泽东思想是一座无比丰富的智慧宝库,据统计,毛主席一生著述在2000万字以上,要想短时间内全部掌握,学通学透,非常困难。
所以,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确存在一个“找窍门”的问题。当然,这里的“窍门”并不是指投机取巧,而是说,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的内容要有一个排序,这样才能比较快地取得学习效果。
前一段时间,我分别应邀给一些干部、学生和企业界的人士,讲了学习毛主席《矛盾论》《实践论》的心得体会。
我在讲课中提出,毛主席在认识论、方法论方面,先后提出了五个公式,了解并熟练掌握这五个公式,对于全面把握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这五个公式分别是:
1、“物质-精神-物质”;
2、“实践-认识-实践”;
3、“特殊-一般-特殊”;
4、“群众-领导-群众”;
5、“民主-集中-民主”;
很多人听了以后非常感兴趣,希望我能就每个公式写一篇文章,便于学习和交流。
我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今天就写第一个公式:“物质-精神-物质”。
02
“物质-精神-物质”这一公式,是毛主席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提出的: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这篇文章,是1963年5月,毛主席在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这一文件时,加写的一段话,后来经过整理独立成文,这也反映了毛主席作为文章大家和哲学大家的文风:有的放矢,不拘一格,浑然天成。
毛主席的这一公式,被通俗地称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即“两变”。毛主席说,
“对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有的同志觉得不可理解。因此,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认识论的教育。”
这里首先要指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只是一个哲学概括,并不是简单地说物质的东西可以像变魔术那样变成精神的东西,以及反过来说,精神的东西可以像“芝麻开门”那样变成物质的东西,不能这样简单化、直观化、庸俗化地理解“两变”这一命题。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