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观点
我和主流经济金融贸易学界几乎是找不到共同点的。现将我的主要观点列举如下,希望得到批评。
一、货币是由中央发行的特殊的“圣旨”,本质是一种收条而非欠条,接受这种“圣旨”,是公民、企业的义务。如果是外国人,谁接受这种圣旨就意味着可能接受这个政权的统治。
二、货币是动员政权有效管辖范围内的人力进而动员物力的重要工具之一。货币发行权是货币的灵魂,也是政权的关键组成部分。所谓货币发行权,是政权根据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需要,自主决定货币的发行对象、发行领域、发行方式、发行数量、发行时机的政治经济行为。政权能够掌握货币发行权的货币,称主权货币。如果货币发行权被别的势力掌握,则可认为大权旁落,如果被外国势力掌握,则意味着政权在金融意义上沦为殖民地。
货币发行者,必须控制足够强大的全国性的工农商业体系,这个体系也决定着政权可以以稳定价格供应商品的方式,回收相应比例的货币,确保货币的信用。
货币发行与货币回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回收货币量,与货币发行的量,没有联系。
国有工业、农业、商业,本质也是动员人力进而动员物力的工具,是货币的主要发行对象和发行领域。
人力,是动员的根本,只要动员了人力,则也就动员了相应的物力。不动员人力,则无法动员物力。
三、在私有制社会条件下,政权动员全社会人力进而动员物力,更加依赖货币发行这个手段;如果是公有制社会,则在动员人力物力方面,对货币发行这个手段的依赖没有那么严重。
请注意,货币,是工具,而不是财富。财富,是指能够动员的天下的人力物力。但如果没有有效的动员手段,则这些财富,也不能为政权所用。
因为货币发行是中央动员天下人力物力的主要工具之一,所以,税收并非是动员天下人力物资的手段。
税收,仅仅是限制大资本、大商业动用人力物力的一种限制手段,而不是动员人力物力的手段。
私有资本特别是私有金融资本,也有动员天下人力物力的能力。这必然导致与政权争夺动员能力。税收仅仅是限制这种能力的办法之一,还有更加重要、有效的办法限制私有资本的动员能力:一是发展壮大公有至少是国有工业、农业、商业,二是限制私有资本对矿产、山川、水源、土地等资源的使用;三是限制私有资本对人力的使用;四是税收。
一个政权的正常存在和发展,决不可依赖税收,而应该主要依赖货币发行。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也不是单纯因为货币发行过多,还要考虑货币发行领域、发行数量、发行时机、及货币回收等多种因素,后面这些因素,才是导致物价上涨的决定因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