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宇:为什么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不能相互否定
本文作者:江宇,原载《党的文献》杂志2013年第5期
摘要: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转变,人力资本水平大幅度跃升,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积累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两个时期方向目标一致,具体工作上的不同做法,一定程度上是由不同的国际环境、发展任务和发展条件决定的,不能互相否定。应借鉴两个时期的共同经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推动各项改革协调推进,扩大人民对改革决策的直接参与和监督,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加强对“中国道路”的研究,推进理论创新。
[关键词]“两个不能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道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
[中图分类号] D619 [文献标识码] A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可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对两个历史时期的评价,出现过两种极端看法。一种完全否定改革开放前的30年,认为搞社会主义是“误入歧途”,改革开放是逐步接受“普世价值”的过程,应该以西方为标准搞“彻底改革”;一种把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归咎于改革开放,认为改革“搞过头了”、“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这两种看法尽管不同,但都是把两段历史对立起来,不利于深化改革、凝聚共识。
事实上,这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两个历史时期既互相联系,又有重大区别,这种区别是在同样的目标、同样的基本制度下具体做法的区别,都是为了回答如何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无论否定哪个历史时期,都不利于全面认识历史。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区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回顾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习近平所提出的“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观点是有具体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