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鹏:“柳大善人”的传承
昨天听了张捷老师的“柳大善人“说,拍案惊奇,原来柳家还有这样的往事。
说是柳家在满清入关的时候,被封为“武烈将军”,试想一下,什么人能够在国破家亡的时候,被入侵者封为“武烈将军”?那想必功劳特别大,就算不如吴三桂、洪承畴……也差不到哪里去。
这还不够劲爆,更劲爆的是——柳家在清末的时候,出了一位大善人,叫做柳昕,这是个大财主,也是个“大慈善家”,他在江苏镇江开有一家叫做“同善堂”的育婴堂,也叫保婴局,开有八个分局,自家的家谱、传记称“40年活婴逾万,功德无量”。
据说柳氏兄弟三人,皆为大慈善家,老大柳昕开育婴堂,老二柳恂开大烟馆,老三柳暹开丝绸庄,在清末的时候,哪里有天灾人祸,三兄弟就赶往哪里赈灾,一边“赈灾”,一边收养孤儿……鸦片馆让人家破人亡、债台高筑,这时候育婴堂就可以把人家孩子收走,真是大大的慈善。
育婴堂这个生意,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在清末的中国,只有那些和外国传教士走得很近的力量,才有能力去搞;大烟馆这个生意,更加不是普通人能够染指的,他得和洋人、官府、地方实权派联系密切,才能做……至于一手开育婴堂,一手开大烟馆的操作,立马就能让人猜到他们的身份——“买办”。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柳氏老家镇江成为通商口岸,柳氏兄弟迅速搞起了育婴堂和大烟馆的生意,这叫近水楼台先得月,因为他们离洋人近,离天主教会、西方殖民者近……于是发扬柳家传统,勾结外族,挟洋自重,成为了一方“大善人”。
育婴堂在中国近代史上,可不是个什么好词儿。
在镇江,就发生过有名的“丹阳教案”。
光绪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江苏丹阳县人民发现教会墓地埋葬儿童尸首七十余具,育婴堂内亦无一活婴,遂产生公愤,群起将教堂焚毁。官府速派兵弹压。激起邻县无锡、金匮、阳湖、江阴、如皋等县,群众们自发组织起来,开展反洋教的爱国主义斗争。在列强的压力下,清廷派两江总督刘坤一弹压闹事群众,将六个知县一并惩处,又将二十一人逮捕判刑,赔款十二万元结案。
你看,一方面是“柳大善人”传记中自吹的“活婴数万”,另一方面则是镇江丹阳教案中的“无一活婴”,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不急,这个事情还有另外一位当事人,这个人是当时镇江丹阳的知县,金庸的祖父,查文清。
查文清,字沧珊,清光绪丙戌进士,因政绩加同知衔,是海宁查家最后一位进士。1890年任江苏丹阳知县,第二年,即1891年4月25日,因丹阳百姓发现教会林地埋葬儿童尸首七十余具,育婴堂内也无一活婴,群情激愤,放火烧毁了县城天主教堂,史称“丹阳教案”。此事也激起了邻县无锡、金匮、阳湖、江阴、如皋等县民众的愤怒,烧教堂、反洋教、驱教士的斗争彼此呼应。“丹阳教案”与这些反洋教的活动并称为“辛卯教案”,轰动全国、震惊朝廷,也震惊了以英、法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列强。在外国列强的压力下,清廷迅速派官兵弹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