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鹏飞丨这篇写倪光南的短文,让我心如刀绞,你呢?
本期文章的内容是:这是一篇记述倪光南的小文章,却让我看得心如刀绞,痛哭流涕。相信很多读者也会为之泪水涟涟。我请求那些热泪长流的读者,一定记住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我觉得,如果中国人不懂倪光南,不知道倪光南到底是一个什么人,那简直是一种罪过。
联想事件,经过司马南、张捷、李肃、陶勇这四位越来越知情、越来越深入的讲述,真相越来越清楚。倪光南始终是一个焦点人物,可惜的是,当我们百度一下他的时候,却发现,诋毁、抹黑、贬低他的文章几乎占了一大半。他被描述成一个古板偏执、没有真本事的老头。
这是为什么呢,到底是谁干的?你懂得。可是,如果没有倪光南身边的人,拿起笔来还原一个真实的倪光南,我们局外人只能不相信、干着急。应该说,还原倪光南的高洁形象,是批判联想的关键,这可以反衬另一些人的龌龊。我很高兴,昨天,有人站出来做了这件事情。
这篇让我伏案痛哭的文章,居然没有公众号发表,只是在朋友之间传播,我决定今晚把它全文发出来。作者叫夏颖奇,1950年生,1987年获得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动力机械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夏颖奇博士先后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国家财政部任职。
他还长期在中关村管委会任副主任(正局级),负责中关村园区人才资源、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和国际合作工作。夏颖奇曾深度参与中央和北京市“高层次人才计划”,多次担任评审专家组组长,主编和策划海归创新创业十部纪实书刊和多本商务法务工具书。
他记录了500多位海归人士的创新创业故事。夏颖奇博士还曾担任中关村论坛秘书长、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首席顾问、北京专家联谊会理事长、中关村创新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以及多个省市的发展战略顾问等。读者朋友们,看着履历,作为历史见证者,夏博士是有发言权的。
他这篇名叫《致敬倪光南》的文章,全文如下:1978年以来,几百万留学生出国和大量的海归,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这些人对祖国母亲的回馈,对中国科技的重大贡献,可圈可点。这里我写写我所认识的倪光南。
1981年我正在渥太华大学机械系读研究生,国内来了一位科学院计算所的访问学者叫倪光南。咋见面,人长得清瘦,不苟言笑,言语甚至木讷。我就想科学院的人怎么都这样,像搞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当然不能乱比,后来我和陈景润的儿子很熟)。
与众不同的是,当时我们公派留学生,使馆每月给生活费313加元(那时加元基本等量美元),租房子150,吃饭生活费80,剩下80块钱攒下来留着买电视冰箱。那时候留学就两个朴素的私心:读个博士耀祖光宗,买日本电器回国。这每月313加元已是天文数字。
钱学森们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时代,成就了国家、成就了民族、成就了自己。
倪光南们在“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抬头的年代,成就了商人、成就了买办…而他们自己就黯然离场了……
各位以为到了清算买办和卖国贼的时候?我们能这样叽叽喳喳地叫唤几声,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这是国家层面的悲哀。中国最高水平的科学家得不到国家的支持。如果流泪先要为此流泪。其次才是他想通过办企业,又被 搂钱耙子式的企业一次一次的玩耍 了。耍他的人上私资天,他却仍在百姓中。这同样也是国家的悲哀。国家层面的问题解决了,个人中的善也好解决,恶 也好解决。
这是国家层面的悲哀。中国最高水平的科学家得不到国家的支持。如果流泪先要为此流泪。其次才是他想通过办企业,又被 搂钱耙子式的企业一次一次的玩耍 了。耍他的人上私资天,他却仍在百姓中。这同样也是国家的悲哀。国家层面的问题解决了,个人中的善也好解决,恶 也好解决。
各位以为到了清算买办和卖国贼的时候?我们能这样叽叽喳喳地叫唤几声,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钱学森们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时代,成就了国家、成就了民族、成就了自己。
倪光南们在“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抬头的年代,成就了商人、成就了买办…而他们自己就黯然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