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鹏飞丨这篇写倪光南的短文,让我心如刀绞,你呢?

2021-12-20 9756 9
作者: 吴鹏飞 来源: 吴鹏飞观点

  本期文章的内容是:这是一篇记述倪光南的小文章,却让我看得心如刀绞,痛哭流涕。相信很多读者也会为之泪水涟涟。我请求那些热泪长流的读者,一定记住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我觉得,如果中国人不懂倪光南,不知道倪光南到底是一个什么人,那简直是一种罪过。

  联想事件,经过司马南、张捷、李肃、陶勇这四位越来越知情、越来越深入的讲述,真相越来越清楚。倪光南始终是一个焦点人物,可惜的是,当我们百度一下他的时候,却发现,诋毁、抹黑、贬低他的文章几乎占了一大半。他被描述成一个古板偏执、没有真本事的老头。

  这是为什么呢,到底是谁干的?你懂得。可是,如果没有倪光南身边的人,拿起笔来还原一个真实的倪光南,我们局外人只能不相信、干着急。应该说,还原倪光南的高洁形象,是批判联想的关键,这可以反衬另一些人的龌龊。我很高兴,昨天,有人站出来做了这件事情。

  这篇让我伏案痛哭的文章,居然没有公众号发表,只是在朋友之间传播,我决定今晚把它全文发出来。作者叫夏颖奇,1950年生,1987年获得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动力机械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夏颖奇博士先后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国家财政部任职。

  他还长期在中关村管委会任副主任(正局级),负责中关村园区人才资源、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和国际合作工作。夏颖奇曾深度参与中央和北京市“高层次人才计划”,多次担任评审专家组组长,主编和策划海归创新创业十部纪实书刊和多本商务法务工具书。

  他记录了500多位海归人士的创新创业故事。夏颖奇博士还曾担任中关村论坛秘书长、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首席顾问、北京专家联谊会理事长、中关村创新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以及多个省市的发展战略顾问等。读者朋友们,看着履历,作为历史见证者,夏博士是有发言权的。

  他这篇名叫《致敬倪光南》的文章,全文如下:1978年以来,几百万留学生出国和大量的海归,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这些人对祖国母亲的回馈,对中国科技的重大贡献,可圈可点。这里我写写我所认识的倪光南。

  1981年我正在渥太华大学机械系读研究生,国内来了一位科学院计算所的访问学者叫倪光南。咋见面,人长得清瘦,不苟言笑,言语甚至木讷。我就想科学院的人怎么都这样,像搞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当然不能乱比,后来我和陈景润的儿子很熟)。

  与众不同的是,当时我们公派留学生,使馆每月给生活费313加元(那时加元基本等量美元),租房子150,吃饭生活费80,剩下80块钱攒下来留着买电视冰箱。那时候留学就两个朴素的私心:读个博士耀祖光宗,买日本电器回国。这每月313加元已是天文数字。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9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9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