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颖奇:致敬倪光南

2021-12-20 6072 12
作者: 夏颖奇 来源: 红歌会网

  1983年5月,倪光南离开加拿大时NRC同事开欢送会。

  1978年以来,几百万留学生出国和大量的海归,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这些人对祖国母亲的回馈,对中国科技的重大贡献,可圈可点。这里我写写我所认识的倪光南。

  1981年我正在渥太华大学机械系读研究生,国内来了一位科学院计算所的访问学者叫倪光南。咋见面,人长得清瘦,不苟言笑,言语甚至木讷。我就想科学院的人怎么都这样,像搞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当然不能乱比,后来我和陈景润的儿子很熟)。

  与众不同的是,当时我们公派留学生,使馆每月给生活费313加元(那时加元基本等量美元),租房子150,吃饭生活费80,剩下80块钱攒下来留着买电视冰箱。那时候留学就两个朴素的私心:读个博士耀祖光宗,买日本电器回国。这每月313加元已是天文数字,那时我在国内的工资是39.5元人民币,十年不变!

  倪光南挣多少?年薪43000加元!他怎么拿那么多,使馆说,加拿大科学院(NRC)院长访华,与倪光南交流,当即聘请他客座研究员两年,不走我们的政府资助渠道。现在想来,加拿大也没欺负人,按照国外教授待遇。

  当时在渥太华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一共不到二十人,大家都认识熟络,各忙各的,又总凑在一起想家。倪光南一般不参加,说他没空。又来的一位清华“自费生”曾同学,是LEE教授访问清华时相中的,当即给了全奖领去了渥太华。我去机场接曾同学,他身上只有50美元,我就对倪光南说:“就属你有钱,借给他一些呗。”倪光南二话不说当即就掏钱。曾同学后来是曾博士,核电站安全专家,被国际原子能机构聘为专家组长。

  我问倪光南在科学院搞什么,他说计算机,其他具体我都听不懂。转眼两年,1983年倪光南要回中科院计算所了,我去送他,吓了一大跳!那时候国际航班只能托运30公斤,他的东西多的像小山,大箱子小箱子都是原包装。我问他你买了什么家用电器,他说:“我的钱都买了这些仪器!”吓得我说你怎么拿回去?他说集装箱海运,我说给我儿子带点玩具吧,两个A4纸盒,另一位邱同学也带了两个小纸盒。邱同学后来是科技部首席专家,负责解决计算机跨世纪“千年虫”问题。

  人和人不能比!倪光南把所有的钱都买了仪器,决心回计算所大搞计算机,那可是八万美元的本钱,在1983年,科学院计算所有没有百万美元?把自己的全部“私房钱”拿来公用,这也太无私了吧?科学家的格局使我们感到自己非常渺小!几十年来,我认识的海归成千上万,倾家荡产发集装箱回国搞科研,倪光南是唯一!

查看余下6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