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不懂政治”的倪光南
网络上这两天在热传中关村管委会原副主任夏颖奇新写的文章《致敬倪光南》。
倪光南院士的事迹笔者以前已经有所了解,然而夏颖奇这篇细节丰富的回忆文章卒读下来,仍然令笔者为之动容。
倪光南院士身上所承载的正是毛泽东时代培养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普遍具有的“老黄牛”精神。
毛主席诞辰110周年的时候,笔者还在念大学,那时有幸拜访过学校建校之初的老校长武光。文革十年,武光老校长却是被“关押7年半、流放3年半”,但他对毛主席毫无怨言,反而从历史变迁中读懂了毛主席的良苦用心。临别时武光老校长赠送了他的书《征程花絮》,并在扉页上写了八个字:“抬头望远,低头看路”。
人们通常用“埋头拉车”来描述“老黄牛”精神,“低头看路”与之意思相通,但还不足以完整概括,加上前四个字“抬头望远”实际上才是完整的“老黄牛”精神。标题说倪光南院士“不懂政治”绝无贬低之意,但确有批评之意。倪光南院士身上并不缺乏“埋头拉车”或“低头看路”的精神,但“抬头望远”的精神却是有所欠缺的。
倪光南在悼念中科院计算所老领导王中田的文章《我的良师益友—记中科院计算所原六室王中田主任》中写道:
我们两个人,一个是党政干部,一个是科技人、常常在实验室里研讨技术,谈古论今,直到深夜……如果是在今天,一个干部像王主任那样,如痴如醉地学习科学技术,肯定会受到人们的尊敬,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王主任这样做却遭到了许多非难和指责,甚至被扣上“只专不红”“业务挂帅”等帽子……
而主流媒体对于倪光南的报道,在回顾历史时也总要玩弄一下伤痕文学,又是什么“闭关锁国”,又是什么“荒废科研”。可见,倪光南对毛泽东时代的“运动”是颇有微词的。
与倪光南痴心于科研、不关心政治截然相反的是,柳传志却是嗅觉灵敏、热衷于政治的。柳传志是干部子弟出身,1966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国防科工委十所,能言善辩的他在运动一开始就是风云人物,干了很多胆大妄为的事;后来毛主席出面扭转方向,柳传志的父亲成了批斗对象,他才摇身一变成了逍遥派。1971年柳传志被分配到中科院计算所工作担任研究员,与倪光南成了同事。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之后,柳传志就从当时的《人民日报》的日常文章中嗅到了“商机”;1984年,他拿着计算所给的钱和地开始创办公司。
毕竟那时很多科研项目下马,科研人员都很苦,流传着“搞原子弹的收入不如卖茶叶蛋的”说法,计算所还指望自己孵化的公司将来反过来养活自己呢。不仅是联想,当年中关村的老大四通也是中科院创办的,而北大则有方正,清华有紫光、同方,当然还有计算所更早创办的信通。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