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冬青:对如何优化和加强“党领导科学研究”的一些建议

2022-01-09 1094 1
作者: 翟冬青 来源: 红色文化网

  当前在中美关系特定历史背景下,我国全面恢复、加强“党领导科学研究”的传统工作体制,需要考虑更为优化、更为合理的工作方法。笔者从2012年来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大型客机飞行控制系统的安全评议、适航工作,有一定的心得,对目前我国的科研工作体制提出一些建议。

  当前我国理工科科研存在问题的主要特征是:

  1、目前的科研集权体系偏离了“党委抓目标,科研是主力,行政搞后勤”的合理分工,对科技界的民主创新氛围有很大的伤害。大量学术科研单位因此处于“一言堂”的“不民主”状态,一些学术带头人有了行政职务的加冕成了一个“大家长”,甚至导致出现一些极端个案。

  2、推崇发表期刊论文和国际期刊论文,误以为发表的“论文就是科学”,误以为“论文数量”就能代表了科学的“硕果累累”,不明白科学必须是来自应用的实证,这是我国颇为流行的一个对科学原则理解上的重大偏差!

  3、热衷于搞“一言九鼎”,人为推高“泰斗”的发言权、控制权,打压了学科创新的民主风气。热衷于推崇院士、教授、博导的头衔,导致出现“帽子多大,学问就有多高”的滑稽局面!国内现已形成从“优青—杰青—院士”的等级化学者体系,人为地塑造出“学霸”,用“帽子等级”来代表科学家等级,国内盛行此现象已然成为当今世界科学界的一个异类。

  4、热衷于搞“论文和共性技术”类型的“注水成果”,成果与实证的差距极大,大量纸上谈兵的“学术成果”事实上并不是“真科学成果”,还在大喊所谓的科研“转化难”,造成了国家科技经费投入的效率很低。

  对以上四类突出的“不科学”问题进行体制改革,其策略陈述如下:

  首先、谈党领导科研工作要符合“科学规律”,符合规律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最大的符合科学规律表现在“重实轻虚”

  人类科学规律的发现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和现象,推动科学发展的合理途径是“重实轻虚”——重验证、轻论文,明白科学是来自“验证”过程,而不是来自“发论文”。多年来我国学术界一直在提倡以“发论文”的水平、数量来选拔各个层次的科学家,比如优青、杰青之类的,这是非常错误的!方法错了!!不符合欧洲起源的科学定义和基本原则——试验、验证。

  (2)要谨慎地对待“新科学假说”

  科学规律的发现很多都有曲折的研究过程,重大科学成果在诞生初期多为不起眼的一个小现象、新说法,注意对“新科学假说”的甄别则非常重要。从科学史的规律来看,一些火爆的“新科学假说”最终却成为“假货”,另一些“新科学假说”的萌芽从空穴来风终成科学定律,正反两面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既不要随便打压各种萌芽阶段的“新科学假说”,也不要轻率地鼓励“新科学假说”,科研领导和行政领导需要谨慎对待“新科技”,不要随便在媒体上表态和站台,需要假以时日进行观察。一些科研成果,长期难以鉴定其真实的科研价值,学界褒贬不一,是科学发展的正常现象,对尖端的科技新事物“给不出结论”也是正常的,不能强求一定要在短时间内给出来判定意见。强求下结论,不是实事求是!

查看余下5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