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 再评“大帅币”现象:“地域性文化认同”的隐忧
01
搞出“大帅币”交通卡的那帮人,看来真是有点“平庸之恶”,也就是说,他们都是一些庸人,没有思考能力。
这些人可能懂一点市场噱头,但不懂政治,平时说不定还以不关心政治为荣。但是,你不关心政治,政治却要关心你。正如此时此刻你不关心沈阳街头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光着身子逛街,严寒却会来关心你,抓住你、拥抱你,把你冻僵一样。
从根本上说,一个民族是不是实现了现代化,重要指标之一,就是看有没有实现“政治成熟”。没有实现“政治成熟”的民族,再多的飞机大炮、再多的核武器,也很难避免悲剧性命运,如曾经的“苏联民族”那样。
02
“大帅币”交通卡的问题,昨天已经写了一篇文章,但觉得意犹未尽,今天再说几句。
先提一个问题:一个“政治成熟”的民族,标志是什么呢?
概括来说有两条:
一是要形成稳定的政治认同。具体到中国而言,就是要认同共产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新中国是自己的祖国……,总之,就是要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是要形成稳定的文化认同。
如果把一个国家比作大厦,那么政治认同相当于钢筋,文化认同则相当于水泥,对于大厦的稳固性来说,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政治认同,国家有一整套国家机器,包括军队、警察、法院等等予以保护,胆敢公然挑衅的人并不多。
但文化认同就不一样了。就像构成大厦的水泥会龟裂、风化一样,文化认同也会流失、粉化,甚至被置换,而这往往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知不觉地完成的。
比如苏联的解体,就首先是从文化认同解体开始的。主流舆论从控诉斯大林发展到控诉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到了八十年代末,很多苏联人糊里糊涂地认为苏联的存在就是一个“历史的错误”,这个时候,虽有强大苏军,但苏联解体已无法挽回。
美国也面临同样问题。
早在新世纪初,美国最有忧患意识的政治学者亨廷顿,就出版了《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一书,指出美国的文化认同正在面临危机,而这有可能导致美国四分五裂。
美国宪法序言的首句是“我们,美国人民……”。那么,“我们是谁?”
亨廷顿这本书给出的答案是:
美国的国家认同应该由美国建国时就确立的主流文化,即盎格鲁-新教文化来确定。凡认同这套文化的,才是真正的“我们,美国人民”。亨廷顿同时认为,就美国特性的形成而言,文化处于中心位置,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政治性的美国信条。
亨廷顿不幸而言中了。
近几年来,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内部的文化冲突越来越严重,历史人物的雕像纷纷被推倒,“谁是美国人”早已不再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长此以往,美国的解体也不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