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乌克兰爆发大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说点题外话,原先不理解《乌合之众》所描述的群体性心理特征,现在充分了解了。
大多数人往往保持沉默选择随波逐流,有活动能力的极少数傻瓜,拉低了整个群体表现出来的智商。傻瓜们以为自己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实际上不过是反刍某些特定信息渠道给他们提供的反智信息。
那些试图表达不同观点的人,则会遭到捍卫这些反智信息的傻瓜们不择手段的攻击。
所以,最终在群体中能流行的只有这些情绪化、低智商的信息。同时,几乎没有异议的声音。
傻瓜往往在群众运动发挥远超过他们的智商所对应的作用,这是让人悲哀的结论。
********************************************
每一个小国,都需要找到自己的经济模式。
这里说的小国,是指自身没有独立的产业链,无法完成经济循环,必须加入国际循环,对自身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没有议价权的国家。
这样的国家很多,不是这样的国家反而很少。
有独立的产业链的国家,当国际分工导致的分配结果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就可以退出有关循环,直到国际分工的结果再次有利于自己为止。
对自身产品或服务有议价权的国家,可以在国际分工导致的分配结果中获得对自己有利的结果,这样的国家往往既掌握是否进入或退出国际分工的主动权,也掌握国际分工的主导权。
其他国家就是既不能退出,也只能听天由命任人宰割了。
这些国家之中,有些廉价出口原材料,高价获得制成品。比如,当年卖鸟粪的瑙鲁。比如,今天的蒙古。如果我们认为劳动力也是原料的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比如越南也算。
有些由于历史或地理的原因,成为国际经济循环中特殊的一员,获得利润丰厚的部分,小国寡民,活得不错。比如,世界黑钱中心,瑞士。比如,欧洲赌场,摩纳哥。比如,上帝的家园,梵蒂冈。比如,东南亚的锁匙,新加坡。
有些国家靠插标卖首,过得也还可以。比如,岛链国家和地区,承接来自美国的产业转移,朴卡卡之流成了风口上的猪。比如,苏勋宗时代,古巴、朝鲜、索马里和一大票小国,只要说一句,苏联老大哥,哈拉哨,就点开了财富密码,大笔的援助源源不断,足够维持一个小国公职人员基本的生活。
这就是许多前东欧国家纷纷加入北约的原因。
一个国家的政权要稳定,就需要稳固的经济基础。但是,对许多小国来说,它们的经济基础并不由本国控制。
现在,乌克兰就面临这个问题。
苏联解体前的乌克兰,是苏联的粮仓和军工厂,有丰富的资源,与中国东北类似。如果能理解中国东北的现状,就不难理解乌克兰的现状。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