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靖:产量越来越高,粮食就真的安全了吗?

2022-05-21 2825 1
作者: 胡靖 来源: 食物天地人

  导 语

  民为国基,谷为国命,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的重要议题。联合国农粮组织编写的《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表明,受新冠肺炎影响,粮食的不安全率暴增。截至2020年,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11.9%(或约9.28亿)的人们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说明他们已没有粮食,甚至一整天吃不上东西)。反观我国,在政府宏观调控的资源配置下,粮食总量逐年上涨,稳固了粮食安全,使得疫情期间人们的粮食需求得到保障。但在曾经市场化浪潮的席卷下,也有过粮食价格低迷,农民“储量难”、“卖粮难”以及种植成本高于市场价格的困境,出现了粮食危机。

  而在中国粮食安全的成功背后,是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数字”的增长,即不断刺激的生产意味着粮食安全就愈发有保障吗?本文作者阐述了奢侈性需求和营养性需求两种粮食消费的类型,揭示了一种资本主义生产制度的“社会病”。

  正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追求为生产而生产的“数字化逻辑”,使生产出的消费品(无论好坏)都被神圣化了。而其中一些具有危害性因素的消费品因其需求量大,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工作岗位,被赋予某种正当性,成为“积极”的因素。粮食中的奢侈性消费亦是如此,它不仅危害身体健康,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还易被错误地认为是“粮食安全”的一部分,并为此支付大量财政调节“奢侈产品”的价格。

  作者告诉我们:在当下,关注粮食的使用价值,即它对人体营养需求的供应,重视粮食的生产者,即确保粮农的收入安全,避免从交换价值的角度思考问题,拒绝为资本的噱头提供便利性,才能发展生产潜力,节约财政资源,才是真正的“粮食安全”。

  本文作者胡靖老师将于6月4日做客诚食讲座,继续和大家聊一聊粮食安全的问题。

  作者|胡靖(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老师,主要研究农地制度、集体经济、粮食安全等问题。)

  责编|侯笙

  后台编辑|童话

  2019年底,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爆发以后,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立即凸显出来。疫情的爆发,使得全球粮食的供应链条变得越来越脆弱。传统的粮食出口国家收紧了出口,导致粮食价格飙升。而传统的粮食进口国,粮食贸易的风险逐渐放大,它们担心粮价的上涨,但更在庆幸还能买到粮食。

  而14亿人的中国,正是因为把国内的粮食生产紧紧抓在自己手里,抓稳了“饭碗”,从而使得抗疫的进程有条不紊、从容不迫。粮食安全,显然成为了这场已经持续了两年多的疫情风暴中的定海神针。为此,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感谢那些在粮食安全领域高瞻远瞩的政治家、科学家和农民。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