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鹏:日本人的“国际形象”,比我们好?
有人问了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日本的国际形象比我们好?然后就是满嘴日本人彬彬有礼、讲文明、有礼貌、素质高、躬匠精神。
我说是啊,抛开事实不谈,你看今天乌克兰的形象也很好,当年印度的甘地、南非的曼德拉的“国际形象”也很好......想要“国际形象”好,很简单啊。
不可否认,今天日本的很多动漫产品、文化输出到了西方,但日本在西方的形象,并不是一直很好的。
1944年,美国米高梅曾经拍过一部“抗日神剧”,名叫《龙种》,一群白人明星扮演成中国人,抵抗日本侵略者。
剧中中国人大部分都形象都是正面的,朴素、善良、坚韧、勤劳,美国人把红脖子的所有“美德”,都代入到了我们的农民身上……比如“老谭”的名言:我不走,我生在这片土地上,爱土地就是爱国……像不像《乱世佳人》里的斯嘉丽?
剧中乡村里的人民会组织起来抵制日货、参军抗日,背景音乐甚至是英文版的《义勇军进行曲》。
而剧中日本人的形象,就糟糕了,残暴、变态、无人性、猥琐、残害妇孺……被中国人杀死时还会发出野兽一般的惨叫。
那个时候,日本的“国际形象”比我们好吗?那是不可能的,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放弃了起初纵容纳粹的“中立”立场,开始和德日法西斯作战……日本人在美国宣传画上,就是凶恶的“敌人”。
这个时候,我们是盟友,盟友的形象自然是正面的。
那时,大量的美国左翼记者、作家、媒体人来到中国,他们甚至开始正面报道共产党的根据地建设和敌后抗战,甚至史迪威、马歇尔等人,对延安的评价都颇高。
那时候在美国,不但我们的形象是正面的,就连苏联的形象都正面过,因为大家都是抗击法西斯的“盟友”……易北河会师时,照片上的苏联红军是多么友善、温和、英姿勃勃?
此一时彼一时。
苏联的在西方的形象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丑陋”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什么时候在他们的宣传中又是怎样变成“恶魔”的?那就要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开始了,甚至要从美国杜勒斯在1945年的反共演讲开始了。
战争将要结束,一切都会有办法弄妥,都会安排好。我们将倾其所有,拿出所有的黄金,全部物质力量。把人们塑造成我们需要的样子,让他们听我们的。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得到?
从那时候开始,英勇的苏联盟军、奥斯维辛的解放者、欧洲文明的守护者、反抗法西斯的勇士……就变成了邪恶的独裁政权、自由世界的敌人,冷战时期苏联的形象,就是下面的样子。
可以想象,在朝鲜战场和美国交过手,一直战斗在反帝一线的中国,在美国的舆论宣传中是什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