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军费开支激增,俄国经济运转进入危险阶段

2022-07-10 1739 1
作者: 安生 来源: 卢瑟经济学之安生杂谈

  八千五百字,消耗大量体力。

  机构改革的分析稍微等等吧。

  **************************************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故兵贵胜,不贵久。——孙子兵法

  战争,是用暴力压倒对方的意志。

  使用暴力的双方,把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转化为暴力。一方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枯竭,在战场上的暴力就会枯竭,最终将被对方的暴力压倒。

  除非一国人口被大屠杀,否则物质资源可以转化为人力资源,反之,仅有人力资源没有物质资源却无法维持。历史上,有粮即有兵,只要钱粮充裕,即使伤亡大也能维持士气,但是,一旦军粮被焚,军队立即瓦解。

  所以,哪方物质资源更雄厚,物质转化效率更高,哪方胜出。

  事实上,不必等到处于劣势的一方的物质资源枯竭,即可结束战争——大量的资源被用于战争,国内民众生活极端困难,用于镇压内部反抗的物质资源不足,就足以导致战争失败。

  社会关系接近的情况下,一方的生产力水平基本决定一方在战场上能获得多少物质资。

  决定物质资源转化为暴力的效率的因素,包括并不限于政权清廉程度的差别,直接战争和代理人战争的差别,科技水平的差别,攻击与防御的差别,歼灭战与阵地战的差别。

  明朝的生产力水平远高于后金,但是相比后金腐败的多,既不能把剩余产品有效征收为财政收入,也不能把财政收入有效转化为军队战斗力。最终明朝北方经济崩溃,既不能有效镇压起义军,也不能有效对抗后金,北京被起义军攻克。

  使用代理人战争,达到同样消耗对方物质资源目的,所需消耗少得多。达到同样军事效果,物质资源的消耗和有生力量的损失可以互换。使用他国的人命的一方,可以承受相比本国直接参战一方高得多的交换比,可以节约大量的物质资源。本国直接参战一方,要达到消灭同样数量敌军的目的,必须使用更多的物质资源,才能大幅减少本国的伤亡。

  理论上,现代军队伤亡30%即崩溃,但是侵略与反侵略战争,双方能承受的伤亡程度悬殊,为了维持士气,侵略军需要更多物质资源维持较高的交换比。即使交换比高于对方,被侵略的一方也能承受。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军队的交换比大约在五比一至八比一之间,个别精锐部队能达到三比一。即使这样,中国部队的士气并未崩溃。许多战斗中,全军覆没也不后退一步。反之,侵略军伤亡10%,就可能严重挫伤士气,不得不放弃进攻。侵略军要减少伤亡,必须消耗更多的物质资源,比如使用更多的弹药实施火力覆盖。

  人工智能的时代,拥有更先进生产力的一方,可以使用更精巧、更精致的武器,达到以往需要海量弹药才能实现的军事目的。同样摧毁一个目标,精确制导武器所需的弹药量是无制导传统弹药的几十甚至几百分之一,总体消耗资源量自然更低。信息化以后,摧毁单位目标的弹药消耗量更少。

查看余下8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拭目以待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