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易中天,戈尔巴乔夫会很欣赏的文人


  文 / 欧洲金靴

  1

  2018年开年,昔日的80后异见分子领袖、曾在2004年入选《南方人物周刊》五十大公知的韩寒,在微博公论“退学”与“杂文停笔”,被舆论哗然:公知韩寒正式退出江湖。

  反思以攻击公有制体制、讽刺国民性格为第一落脚点的杂文的文学局限性,并思考在步入电影业这个必须考虑“恰饭安全”的领域中如何生存,韩寒宣布脱下公知外衣,和曾经的自己作别。

  此后,韩寒的微博几乎全部是电影宣传和广告,从一个最悸动的人,变成了一个最安全的人。

  形势的变化呼啸而至,不仅是韩寒,几乎每一个身处洪流中的逆子,在曾经被自己扔掉的红旗面前都可能变成一个能缝善锈的巧匠。

  正应了毛主席1957年5月的评语:

  知识分子从来是转变、察觉问题快,但受到本能的限制,缺乏彻底革命性,往往带有投机性。

  早在建国前夕,毛主席就对那些鼠目四顾的民国知识士人们有过刻画:

  有一部分知识分子还要“看一看”。他们想,国民党是不好的,共产党也不见得好,“看一看”再说。

  其中,有些人口头上说“拥护”,骨子里是“看”。

  正是这些人,他们对美国存着幻想。他们不愿意将当权的美国帝国主义分子和不当权的美国人民加以区别。他们容易被美国帝国主义分子的某些甜言蜜语所欺骗,似乎不经过严重的长期的斗争,这些帝国主义分子也会和人民的中国讲平等,讲互利。

  他们的头脑中,还残留着许多反动的即反人民的思想。

  仅仅“退圈”六年之前,韩寒还曾发表过一篇著名的吹捧台湾政治体制和民众脾性的杂文《太平洋的风》,轰动大陆文坛。

  这篇在今天看来已是笑掉大牙的古墓派公知文风的作品,在当时却几乎被各类小萌新期刊和体制内文人奉为圭臬,是中国大陆人反思忏悔“国民劣根性”的两大无尚宝物之一——另一个宝物,是诞生于《太平洋的风》二十年前的《中日夏令营的较量》。

  今天的韩寒已经不会再提,我想他甚至都渴望被遗忘。

  在《太平洋的风》之前,29岁的他曾在做了香港的节目时大放厥词:

  从小都听说“红领巾的颜色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当时还以为好多“烈士”就在红领巾工厂里面天天“放血”……后来才知道,TMD只有卫生巾才是血染的。

  随即,他在博客上连续发表《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三篇文章,即著名的“韩三篇”。

  与之臭味相投的易中天,当时敏锐地闻着味赶来:

  有了韩三篇,可以过年了。

  彼时的韩寒则更狂妄:

  我就要做个臭公知!

  然而六年后的他又说:

查看余下8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既得利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东京成立。高太尉有二层别墅1套,西门庆有药铺一个。贪们还不如蔡京。
0条回复
汉奸婆子刘爱玲的栏书,该不该下架?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