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中国教育病症已不是观念问题,而是利益问题
作者:钱理群,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这些年我们把教育越说越复杂,越糊涂。现在应该返璞归真,回到常识上来。
整个中国教育病症已不是观念、方法问题,而是利益问题:中国教育已经形成了巨大利益链。组织教育改革的人就是在应试教育中获利的人,这就是应试教育越反越红火的原因所在。现在中国的整个改革都进入了深水区,教育改革尤其如此,不彻底斩断围绕应试教育建立起来的利益链条,中国教育改革和教育毫无希望。
1
教育是干什么的?
教育是干什么的?
老百姓有一个最朴实的说法:孩子上学,就是“去读书”。读书,这就是关键;引导学生读书,是教育的根本职责。
我们现在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大家都不读书,老师不读书,学生也不读书;或者说,老师只读教学参考书,学生只读和应试有关的书,学校里完全没有自由阅读的空间和时间。
现在,我们要恢复教育常识,就是要重新营造自由读书的条件,环境和气氛。
2
办好教育的三个条件
在我看来,要办好教育,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就是你们说的,要有“好校长”。而好校长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喜欢读书”。
还要有“好教师”。好校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物色、培养一批好教师。什么是好教师?应该有三爱:爱教育,爱学生,爱读书。“真正的教师”,即有教育理想、良知,具有实验精神的老师。而现实却不是这样,受到重用的,常常是赶时髦,唱高调,实际是教育利益链条中的“伪教师”,“伪改革”者:“教育改革”对他们来说,不过是进一步扩大既得利益的一种新的手段。这就提醒体制内还想推动真正的教育改革的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区分真、伪教师,真、伪改革者;当然,这很难做到,因为伪教师是最能迎合上级领导的,而真教师有自己的想法,就不那么驯服,也就最容易被看作教育的“不稳定因素”。
还要有一个好的图书室。里面不能只有与应试有关的书,应该有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适合孩子读的好书。现在是网络的时代,图书室里还应该有电脑设备。即使现在难以做到,以后也要创造条件,完善网络设备。要知道,网络将是年轻一代主要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在这方面落后了,将处处落后。
3
什么是教育?
什么是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就这么简单。但真要做到,还不容易。除了引导学生读纸质的书,还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