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人才不是固定不变的

2022-09-08 945 1
作者: 胡懋仁 来源: 昆仑策网

1.jpg

  有位网友讲了这样一件事。他说,他与一位中国航天的工程技术人员聊天。这位工程技术人员说,当年,在他的周围,很多比他优秀的同学都出国了。当时,国内的科研条件相当恶劣,既贫穷又落后。而国外的科研条件实在太好了,用他的话说,那都像是外星人的科技条件。这位工程技术人员本来也想出国,但他工作单位里的领导对他说,你别走了。现在国家拨了一笔钱,就给你,让你带一个团队,搞一个大点的项目。这位技术人员就没有走,而且把这个项目做了起来。

  后来,他遇到那些早些出国的那些学长和学姐们。他们说,在国外工作条件确实很不错,收入也很不错,但是,你根本拿不到任何大一点的项目。你能拿到的都是给人家大项目做基础的那些无关紧要的小项目。大项目都给了白人学者或者工程师。而现在,至少在航天领域里,中国现在总的水平比美国还要高一些。那些白人学者还要跑到中国来交流。而当年的学长学姐们至今还在做底层的基础性工作。

  我知道的情况也确实与这位网友说的情况差不太多。我知道有些华人学者,在美国工作收入不错,工资较好,买了大房子,大house,十分气派。只是他们只能做教学方面的工作,其他涉及到大项目大工程的,基本和他们无缘。而这样的华人学者,在美国的华人比例中到底有多少,我不是太清楚,但估计这个数字不会太高。

  这位网友说,他的这位航天界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他说,如果那些本来就比他优秀的学长和学姐们没有出国,而留在国内,他们今天肯定也会创造出非常优异的成就来。现在虽然他们的物质生活应该是很令人满足的了,但是他们在事业上,只是做了给他人垫底的工作,实在心有不甘。但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你做了这样的选择,就等于选择了你工作与生活的环境,也就选择了你必须要适应或者必须要接纳的条件与环境。这样的条件与环境一定会有让人感到满意的方面,但也一定会有让人感到无奈的方面。

  所谓人才的优秀与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原来在学校里是学霸级的人物,如果得到能够激励他成长的环境与条件,他就会更快更优秀地成长起来。人才本身并不是只靠读书就能成就的。人才的成长必然离不开具体的工作实践。人才需要在实践的环境中摸爬滚打,滚一身泥水或泥浆,累得个筋疲力尽,有时甚至还会伤痕累累,才能真正成长为国之栋梁的参天大树。一个原本被认为是三流或者更低层次的人材,如果与那些优秀的人才处在同一个环境,那么这些人有可能很难成长起来,他们真有可能一生默默无闻。而当那些比他优秀的人才都离开了,而只有他留下了,而国家需要的工程项目总是需要人来干的。那么这类曾经被认为是三流的人才,完全可能在实践的历练中磨练出来,成长起来。那么他也就不再是什么三流四流的人才了,他完全可能成为一流的人才。

查看余下4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