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我看新版普高语文教科书
告诉后代真实的历史
——评统编本普通高中新版教科书
陈先义
高中开学,翻开孩子们刚刚领到的统编本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课,一股新风扑面而来。新书共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共6篇文章,开篇就是毛泽东主席讲话《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接着就是杨成武将军纪念长征的《长征胜利万岁》,此后便是聂荣臻元帅写抗日战争的名篇《大战中的序曲》。还有纪念香港回归的《别了,不列颠尼亚》。特别重要的是,从新中国以来的百篇通讯名篇中选出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另外一篇便是表现中国人民抗疫斗争的《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这些篇章,不仅都表现了新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而且文章写作均堪为典范,用这样的经典教导后代,不论感悟思想还是学习写作,都代表了国家水平,是一种精心选择。
至于第二单元古代文论部分,选《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一代圣哲的经典名篇,表现的是当代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敬畏。第三单元外国文化部分,选狄更斯、托尔斯泰、海明威等经典著作章节,则表现了我们尊重世界文化经典的宽广胸怀。
前一个时期,国内各界围绕中小学包括大学出现的教材问题,掀起了轩然大波,这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人民大众全民参与的对教材问题的特别关注。是的,教书育人,事关未来,国之大事,人民不能不关心,对教育孩子寄予极大期待的各类学校,到底教孩子学了什么?读了什么?人们不能不能不注意,当发现那些低级庸俗的插图、那些崇拜美国西方的特意的故事,那些宣扬西方普世价值的歪理斜说进入课本,人们不能不表示愤怒。弄了半天,孩子都是为美国西方培养了,这个真相一旦披露,不能不在全社会引起极大愤慨。
正因为如此,今秋的高中语文课本,的确让人振奋。
不过,我以为要充分肯定的还远不止编委会在选材上的高度责任心,代表一个国家为下一代选启蒙书,反映的是国家责任和远大情怀,当然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比之更加让我产生诸多感慨的,是全国统编教材编委会的专家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尊重。
我特别想就《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著名通讯加以评说。首先,将这篇通讯从百篇文章名篇中挑选入书,不仅是讴歌了一代共产党人的代表性人物,更反映了人民期待“好官”的迫切心情。另外,比之更让我感慨的是这次入选课本的长篇通讯,是1966年2月7日发表在《人民日报》的原汁原味儿的作品。
为什么说这是原汁原味儿的文章,因为从文章发表至今近60年的历史上,随着一个人物的命运,这篇文章在重发、入书、翻译的过程中,曾经被反复的删改过,被一次次改来改去,这些删改,几乎都因为政治环境的变化和一个人物政治命运的兴衰。这个人物就是焦裕禄最亲密的战友张钦礼同志,在焦裕禄活着的时候,他是副书记和县长。是焦裕禄精神最早发现者和宣传者,但是由于文革原因,张钦礼命运跌宕起伏,正因为如此,在后来重发出版或汇集到其它图书牵涉张钦礼这个人物,名字不是被隐去,便是被虚化丶弱化或干脆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