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里缺失的中国革命史真相:土地革命究竟为什么要打倒地主阶级?
大家好,我是乌鸦。
关注乌鸦B站账号和视频的朋友们可能还有印象,2020年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期间,我们请到了著名军史研究学者、长篇纪实文学《心路沧桑——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再版)作者高戈里老师,为大家呈现了多期精彩内容。
高戈里老师在节目后却注意到了一个颇值得玩味的问题。
他谈到,他发现在视频中,几次出现满屏的“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一类弹幕。
“这就奇了怪了!”
因为,“我讲的事,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史实;我讲的理,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可为什么观众这么生疏呢?
进一步观察发现,有些弹幕反复提出,要高戈里老师“多讲讲历史教科书没有的”。
这就更加奇怪!
因为“教育法规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唯物史观是唯一正确的历史观,这是列宁说的”。
那么原因有四种可能:听课走神,授课乏味,课本抽象,课本缺失。
高戈里老师找来了2007年人教版的历史教科书翻看,发现居然真的是“最不可能”的“课本缺失”!
高戈里老师将其中危害甚大的典型缺失归纳为缺失“五史一观”:
1、缺失展示土地革命社会根源的基本史实
2、缺失展示红军逆势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史实
3、缺失展示国民党抗战丧师失地制度性根源的基本史实
4、缺失展示解放战争摧枯拉朽战斗力之源的基本史实
5、缺失揭露“联合国军”虚伪本质的重要史实
6、缺失对唯物史观的正确阐释
高戈里老师敏锐地发现了历史教科书缺失“五史一观”开门揖盗的史学教育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如果不尽快认真解决,我们将失却解读中国革命史的话语权,危殆几代人的历史教育,并最终撼动新中国的历史根基。
今天给大家带来第一讲:历史教科书缺失展示土地革命社会根源的基本史实。
1
2007年人教版历史教科书必修1第四单元第15课的课节标题为:《国共的十年对峙》。
这节课的范围是1927.8.1-1937.7.7这段历史。
而这段历史,在毛泽东时代,通常称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不难看出,07人教版教科书中的命名是“去革命化”的。
那么我们不妨看看为什么原来称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与当时中国的基本特征紧密相关。
旧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旧中国的主要矛盾,一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一是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感谢您对红歌会网的关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