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明:随想录(二十二)
1
今天是圣诞节,明天是“人民节”——后者越来越被热爱毛主席的民众普遍接受。就个人而言,我更倾向将12月26日命名为“东圣节”,耶稣是西方人制造出来的圣,所以“圣诞节”应该叫“西圣节”。毛泽东是东方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从地缘政治和世界文明的角度,比耶酥更伟大,因此,以“东圣节”抗衡“西圣节”更合适,也更有意义。
2
“人民”这个词因被精英阶级征用,其面目早已变得空洞模糊,当富可敌国的许皮带马云们与年收入在京沪深连一平米的住房都买不起的穷屌丝同属于“人民”时,这个词便失去了其原有的政治意涵。“人民节”的命名也就没有了现实指涉意义。
3
有网友问:机器狗、机器鸡、机器牛马、机器人会代替人劳动吗?答曰:我相信会的,而且有些地方已经在这样干了。但同时我也相信,这会使权贵资本利益集团如同坐在火山口上惶惶不可终日,因为,当被剥压者饥寒交迫,走投无路,愤怒便会像火山一样喷涌而出,无产者将再一次成为创造历史的主体,像国际歌唱的那样,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从而迎来一个没有压迫和剥削的真正的新世界!
4
对于我在微博上公开个人微信,有人感到突然甚至不解,这里略加解释一下。我的微信朋友圈里绝大多数都是以前体制内的同僚和文学圈的同行,是过往社会关系的缩影。但随着我走上一条与以前迥然相异的道路,同朋友團的许多“好友”也渐行渐远甚至对立,彼此形同路人了。朋友團跟我当下的精神生活越来越无关,每年12月26日,连一条纪念毛主席的信息都难得见到,更别说与我有相近立场的文章了。我仿佛一个置身于白区,潜伏在敌营的卧底。对于某些令人反感的“好友”,我不得不将其设置为“不看”。但逃避不符合我的性格。在当下,任何一个网络平台都是战场,不能轻易放弃。公开个人微信,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称之为“赤化行动”。正如一位网友评论:“这是刘老师继承教员的,同时又带有创新性质的一招:线上团结群众,放手发动群众!”事实上,从昨晚公布微信到现在,已经有数百名网友涌入了我的朋友圈,使原来白色乃至黑色为主的朋友圌很快变成了红色。我希望,这种黑白转红的变化不仅在朋友圈,在现实社会也如此,像李大钊先生说的那样,重建一个“赤旗的世界”。
5
【思考题】孔和尚说,“我们” 1949至1957年以前搞的是继承并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也就是资本主义,而且搞的不错。那么1978年以后,“我们”实际上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回到1957年即八大以前的“正确路线”,即中共党史上所说的“新民主主义秩序” ,用现在主流的话语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到今天。那么问题来了,改开后这四十多年,“我们”搞的比毛主席1949至1957年那几年好还是差呢?同样是“新民主主义”,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