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平邦:小马科斯能否经得住考验?
几天前,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参加东盟峰会的菲律宾总统小费迪南德·马科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东盟各国领导人,在东盟峰会期间,提出了最终确定《南海行为准则》的必要性,但在缔结《南海行为准则》方面,还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马科斯随后解释道,“事实上,在行为准则方面,并没有发生什么新的变化。我们和其他国家一样,仅仅只是重申了行为准则的必要性,我向大家保证,我们要达成什么新的协议前,肯定将听取所有人的意见”。与此同时,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宣布,将访问菲律宾毗(皮)邻南沙群岛的巴拉望岛,美军未来数年内,将在菲律宾北部修建5处军事设施,以监视南海。
在这一敏感时期,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的表态,引发了境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有分析认为,这是菲律宾在《南海行为准则》上态度反复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当前菲律宾政府是如何看待行为准则的呢?在杜特尔特下台后,中菲关系是否正在增添新的变数呢?
今年5月,在地方家族和政治势力的支持下,小费迪南德·马科斯,以绝对优势,击败了老对手罗布雷多,在新一届总统竞选中大获全胜。马科斯的支持者,主要来自北伊罗戈的马科斯家族、北部阿罗约家族和宿雾加西亚家族,此外,前任总统杜特尔特家族的鼎力相助,也是其问鼎总统宝座的主要推手之一。
在南海问题上,小马科斯多次主张,“南海问题不是中菲伙伴关系的全部”,更不能把所谓“南海仲裁结果”,作为开展中菲政治对话的前提条件。然而,我们要了解,菲律宾内部是如何看待《南海行为准则》的,首先就要明白,菲律宾国内家族政治对其外交政策,和军队对其国家大政方针的巨大影响。事实上,菲律宾国内有不同的利益集团,它们在对华政策和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并不总是一致,甚至在大多数时候都存在尖锐矛盾。简单来说,影响菲律宾对华关系的主要决定力量,由3部分组成,第一,是菲律宾总统和政府内阁,第二,是军队和立法、司法机构,第三,是媒体和国家精英。
在菲律宾,总统既是菲律宾国家元首,又是武装力量总司令,拥有很大权力,在菲律宾外交政策的制定上,有很大的自主权及最终决断权。小马科斯的对华政策主要依靠其外交团队、国家安全团队和国防部,共同商议决定,并最终定下菲律宾对华政策,和南海政策的总基调,使得其政策往往带有较为鲜明的领导人个人色彩。
所以,2016年杜特尔特就任总统后,菲律宾在外交、军事和经济等方面,一改阿基诺三世的政策方针,重新审视美菲同盟关系,菲律宾对美态度由亲转疏,一度跌至新世纪以来最低谷。菲律宾对华政策也发生急剧转向,中菲关系迅速升温,美菲军事同盟关系降至冰点,这当然和杜特尔特本人强烈的“反美色彩”有关。不过,随着拜登上台后,调整美菲同盟策略,重拾美菲同盟关系,美菲矛盾又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