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曙光:这些所谓的“理性”,是世界乱象的哲学根原

2023-02-04 1099 0
作者: 陈曙光 来源: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

1.jpg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习近平主席发出的“世界之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为维系战后世界格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定程度上也构成了“世界之问”的制度根源。“世界之问”,制度是表象,根子在哲学。现行国际秩序隐藏着反映西方利益的文明规则和价值理性,这是当今世界诸多乱象的哲学根原。我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线性进化的“发展理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主导塑造了当今世界经济秩序。这一经济秩序遵循梯度发展、线性进化的发展逻辑,认为现代化是一个由传统向现代、由低端向中高端的单线演变进程,西方模式是走向现代化的唯一选择。按照线性进化的发展逻辑,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产业分工和工业链条上占领制高点,扮演技术创新引领者、高端产品供应地的角色;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低端,扮演资源来源地、产品倾销地、低端产品制造地的角色。

  梯度发展、线性进化的发展逻辑有违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潮流,无助于消解全球发展赤字。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离开外部的资源、资本、技术、市场而独自发展。那种以掠夺别国为前提、垄断发展权利、独享发展权益为目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群体崛起,全球经济体系的基本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各国产业体系高度融合,国际分工与合作日益加深,跨国产业链和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形式,各国不过是全球经济网中的一个网结。

  利己主义的“经济理性”

  利己主义的“经济理性”在国际交往中表现为零和博弈,即非合作博弈,博弈中一方所得必然意味着另一方所失,双方不存在合作共赢的可能。西方国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资本扩张史,历来遵循弱肉强食的生存逻辑,视世界为你输我赢的竞技场,视零和博弈为永恒的游戏规则,视赢者全拿为当然的游戏结果。它崇尚胜利,敬重强者,奉行自身利益至上的原则。基于此,近代以来,“利益至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等西方理念被视作国际关系的通行法则,“本国优先”“本国第一”公然上升为某些西方大国的执政理念。在这种理念支配下,西方大国结盟对抗,成为制约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文化阻滞力。

  零和博弈、丛林法则已被历史证明是行不通的。最后达成的效果往往不是“帕累托最优”,而是“囚徒困境”;不是公义的增多,而是利益的两极分化;不是“公利”战胜“私利”,而是“私利”破坏公平;不是为未来开辟道路,而是以牺牲可持续发展为代价。西方国家自以为深谙利益攫取之道,其实是在狭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查看余下7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