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福山新著能解决“陷入困境的自由民主”吗?
参考消息网2月3日报道,美国外交学者网站2022年12月18日刊发题为《弗朗西斯·隐秘的后现代激进主义》的文章,作者是北马其顿富布赖特学者布莱克·史密斯。参考消息网刊登这篇文章摘要的标题是:《福山新著剖析“陷入困境的自由民主”》
福山在他的新书《自由主义及其招致的不满》中认为,自由民主的“优点”必须得到“清晰的阐述与赞美”。从字面上的意思上看,美西方的自由民主的所谓“优点”既没有得到清晰的阐述,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赞美。
在福山看来,现在美国的保守派和进步派都越来越不信任“民主进程”。用我们能够理解的话语来说,就是美国现在的两党并不打算通过民主方式来达到一些统一的共识,以利于广大美国人民能够通过这种民主方式来得到共同的物质利益,而且能够达成一致的价值观。
当然,福山的意思就是美国现在是很分裂的。美国的分裂主要体现在美国两党之间的分裂。在福山看来,美国的民主不应该是总处在争吵之中,不应该都是在相互敌对的对立之中。现在美国的这种对立和分裂正在导致美国的政治僵局。而这类的政治僵局在福山看来,就非常类似于1989年时的苏联。福山说,当时,苏联在戈尔巴乔夫的领导下,苏联的社会秩序全面崩塌,苏联的精英们对他们的政治体制失去了信心。而现在的美国,就与1989年的苏联非常相像。在福山看来,如果精英们和美国的普通民众已经对美国失去了有可能朝着胜利与成功的方向迈进所抱有的希望,如果知识分子不去承担去证明这种希望是正确的使命,那么美国就会重蹈苏联的覆辙。
简单说来,现在美国的精英和普通民众对美国的所谓民主制度已经丧失了信心,他们没有多少人会认为,这种制度会让美国再度伟大,再度成功。美国的精英与民众虽然还谈不上陷入大面积的绝望,但普遍的严重失望是确定无疑的。
福山可能实在太喜欢他所谓美国的民主制度了。所以,他实在不忍心看到美国目前这样的状态。但是他认为,美国出现这样的问题不是美国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人们对美国制度的优点宣传得太不够了,太不到位了。也就是说,如果美国的人们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宣传美国的民主制度,大谈美国民主制度的优越性,那么人们就会都能认为,这样的民主方式远比现在美国的这种分裂和对立要好得多。
真不知道应该说福山是天真还是幼稚。这真的是一个严肃的学者的思维方式吗?实在让人难以想象。美国制度已经病入膏肓,如果不动大的手术,不脱胎换骨,根本就是没治。福山怎么会想到,美国现在的问题只是人们对宣传它的优点做得不够,不能让更多的人们来认识美国制度的优势,所以美国才会存在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么多问题。
对福山来说,美国的所谓民主制度已经成为福山无条件的宗教信仰了。他坚信美国民主制度的优势,没有理由,无须论证。在他看来,无论美国的制度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出现了多么严重的问题,都不是美国制度本身的问题,都是外界因素的问题,都是人们对美国制度的信仰不坚定的问题。不知道是不是福山会认为,只要改变了外部因素,只要通过宣传或者忽悠,让美国民众有了对美国制度坚定的信念,那么所有的问题就都好解决了。
福山认为,美国公民需要将本国政治体制视为承载着要生存下去这一历史目标的载体,而美国领导人反过来必须通过自己的言论和政策让公民有充分的理由去树立这样的信心。但是要让自由民主长久存在下去,人们还需要另一种信心,要相信言论创造的可能。
看起来,福山解决美国政治体制问题的办法主要是加强民众的信念,而美国的领导人则需要通过言论和政策来让本国民众去树立这样的信心。一切都是通过观念来解决问题,一切都是通过言论来解决美国体制的问题。这样的方法看起来是不是非常滑稽?用我们的角度来看,用唯心主义的方式来解决上层建筑的问题,怎么可能产生他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当年,当福山提出所谓历史终结论的时候,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福山完全不懂得什么是辩证法。只要有人类的存在,历史怎么可能有终结?历史如何来终结?这样一个简单的辩证法道理,福山就是完全不了解,完全不懂得。这也算是一个严肃的学者吗?实在是让人无语了。
当然,福山也是有优点的。当他看到,今天的世界形势与他当年的判断不相符合时,他会及时改正他的结论,也会承认他当年观点的失误。这或许总比一直坚持嘴硬而绝不改口还是要好那么一点。只是当他看到自己观点的失误时,他修改他的观点的做法,以及他修正后的观点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观点是修改了,但是这种修改并不能解决他想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他所得出的新的观点,依然充斥着很大的错误。原来的观点有错,他很想改。但是他得出的新的观点,以及他所给出的根据,依然并不符合今天的现实。
在美国的知识分子与学者当中,真正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人不是没有,但人数不多。而且,这样的知识分子与学者都是被美国主流学术界所排斥的。美国不是没有人会讲道理,但是少数能讲道理的人却不能为美国上层主流社会所容忍。美国上层主流社会既傲慢,又自大,还狂妄。这样的社会阶层还能有什么出路?估计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