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中国的这项指标令美国气急败坏!

2023-05-29
作者: 司马南 来源: 红歌会网

  今天主要跟大家聊聊GDP(国内生产总值)。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GDP不能非常完整地刻画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全貌,并且仅考虑GDP这一个指标也不便比较国家间的经济发展水平。

  不过尽管GDP这个指标存在问题,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为止它还是一个相当实用的工具。不然美国就不会看到中国的GDP紧咬美国,稳居世界第二,就开始气急败坏。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GDP这个指标在反映经济发展状况上是有用的。

  最近我看到国家发改委原司长欧晓理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谈到美国人对中国的GDP增长很焦虑。

  美国正在寻找GDP这一指标外的其他统计方法,中国也有一帮经济学家试图用其他的经济指标来替代GDP,但无论是中国学者还是美国学者;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中国政府,目前仍未找到能够替代GDP这一统计方法的指标。

  那么在此之前,我们还是可以从GDP的角度出发思考和讨论相关问题。

  “就经济总量而言,中国GDP紧追美国,排世界第二”,这种话一旦说出去,有人就会追着说你属于“厉害了我的国”、“小粉红”、“极端民族主义”。但我同时也提醒了中国大陆的人均GDP排到世界60名以后,虽然中国的GDP总量超过了美国,但中国的人均GDP还不到美国人均GDP的一半。

  正如毛主席常说的,要讲两点论。就像过去没文化的放牛娃在人民军队中有了职务,小到班长、排长,大到军长、司令,不管是谁带兵打仗,仗打完了,都会按照军队传统,反省这次仗打得怎么样,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打完一仗,总结一仗,一直在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现在人们好像都不讲两分法、两点论了,只讲一根筋。说起话来,要说好就只能好,要说坏就只能坏。这种时候我们要把毛主席的教导放在心头,让自己的脑子里有两根筋,能看到好的也能看到坏的。不好的时候,看到成绩,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骄傲自满的时候,又要敲敲自己的尾巴,千万不要翘尾巴。

  万里长征刚走完了第一步,现在中国GDP的水平离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还差得远呢。

  欧老司长在文章中说,他认为计算中国GDP哪年超过美国这种问题没什么意义。但是美国人却因为GDP这个指标感到异常焦虑,甚至开始研究怎么改进统计方法,来缓解其焦虑情绪。

  老司长还说,(比起GDP的排名),我们应该更关心如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当前中国的发展确实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无论什么困难也不能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面对挑战首先要增强自身实力,把自个儿的事干好。

  不论美国人怎么吹胡子瞪眼,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事实不会改变。2022年全球疫情那么严重,中国GDP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8%,美国占25%,都是半大小子,已经很接近了。

  今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主要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不断上调,各路媒体又开始热议“中国经济总量什么时候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尤其是咱们的邻居日本人,哇里巴拉老说这事儿。

  中国科学院有个学者叫梁昊光,他接过老司长的话说,参考过去十年的经济增速,中国的经济总量应该能在2030年左右赶上美国。

  但是根据中科院团队的预测并结合很多独角兽企业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数量增加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很可能,在五、六年后,也就是2028或2029年就能与美国持平了。

  它来了,它来了,它离了歪斜走来了,中国GDP的总量到2028年将占世界经济比重的24%左右。

  那人家美国25%,你24%怎么能平呢?美国比重降一个点啊,你降一个点我升几个点,全是24%那不就拉平了吗?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权威吧,该组织判断,以平价购买力(PPP)来计算,中国经济的规模早已超过美国。

  有一次我引用人大教授郭海兵的话,说过平价购买力这个概念,结果最近我看到有人把我那段话断章取义,说我吹牛,还说我这是害中国,遇到这种事情真是让人颇感无奈。

  中国人民大学高级研究员、伦敦经济和商业政策原计划署署长罗思义先生说:中国的成功将由自己来决定,如果中国做理性的事情,就会成功;如果不理智,那就会失败。

  我向各位隆重推荐罗思义先生的文章。罗思义先生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若干年前,他刚来中国不久,有一个英文特别好的北大博士陪他来到我的书房。他跟我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谈资本论,使我大吃一惊。

  后来,罗思义先生写了很多关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文章,特别是对中国模式的讨论,有批评也有肯定。他所作的文章不同于那些一惊一乍的口水文,主张用数据说话,又能引经据典,我每篇都会拜读。

  说回来,中国经济总量什么时候超过美国?这个问题其实更多算是个新闻性的表述。中联部研究员李鼎鑫说随时可以超过,因为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统计指标来回答,比如从平价购买力的角度来看,中国已经超过美国了。

  现在的美国脾气不好,动不动就翻脸。脸上没个笑模样,那么绷着脸干吗?说到底还是焦虑。眼看中国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央,美国人不接受,但是又无可奈何,一阵阵发狠,却又一阵阵无奈,夜夜失眠。

  三大洲社会研究所的执行所长普拉萨德说,在我看来,中国一直到19世纪,一直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现在就是中国重新回到了世界舞台中央。

  他还说,“中国想要超过美国”和“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前者是一个“话语陷阱”,而中国政府已经反复强调了,我们不想成为下一个美国那样的大国,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中国是想建设多极世界、中国是想构建国际秩序、中国是想实现贸易平衡、中国搞一带一路,大家都受益,推动互利合作。

  他还说所谓“中国崛起顶峰论”,可以看作是美国对中国过度关注的产物。比如今年在南非举办的金砖国家会议,不会探讨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因为这是西方国家的话术,我们要探讨中国提出的“如何打造一个真正的多边世界秩序”的问题。

  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更多的稳定性,注入了更多强劲的动力。现在疫情之后,有些中国人对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非常不满意,但着眼全世界,疫情后像中国这么大规模的经济体的增长能达到4.5%,已经非常可观了,何况这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之后的增幅。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说,40年来中国的劳动力是生产要素当中投入最重要的部分。如今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相当复杂,既有可预见的生产率下降、西方的打压和汇率调整等,还有些根本难以预料的因素,比如疫情的冲击,美国的强硬脱钩等突发情况,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事做好。

  怎么把自己的事做好呢?那就要做到既注意总量也注重高质量发展。中央谋篇布局,“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调整”这条路走对了,“内循环”这条路走对了,我们高质量对开放,但是我们必须首先高质量发展,把自己事做好。

  这不是一个口号,而是需要在对外开放、体制改革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全新探索。对中国普通老百姓来说,就是让老百姓获得最大的利益。

  罗马尼亚前总理阿德里安·讷斯塔塞,在中国的论坛上说,在罗马尼亚人看来,考虑经济发展要放眼全球市场,不仅需要内生动力,还要看外部需求,因为这个世界确实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在他们看来,中国的优势太多了。中国很有机会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而且中国过去十年已经证明了自己能够很好的发挥这些优势。

  上面跟各位讲的内容,是来自中国外交协会主办,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一带一路的未来”国际研讨会的内容,其中我提到的罗马尼亚前领导人,伦敦城市的金融专家以及退休的老司长对GDP相关内容发表的看法,我觉得很有参考价值,分享给大家。

  【文/司马南,独立学者,知名社会评论家,红歌会网专栏学者。原载微信公众号“北京司马南”,授权红歌会网转载】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6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