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中国的这项指标令美国气急败坏!
今天主要跟大家聊聊GDP(国内生产总值)。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GDP不能非常完整地刻画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全貌,并且仅考虑GDP这一个指标也不便比较国家间的经济发展水平。
不过尽管GDP这个指标存在问题,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为止它还是一个相当实用的工具。不然美国就不会看到中国的GDP紧咬美国,稳居世界第二,就开始气急败坏。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GDP这个指标在反映经济发展状况上是有用的。
最近我看到国家发改委原司长欧晓理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谈到美国人对中国的GDP增长很焦虑。
美国正在寻找GDP这一指标外的其他统计方法,中国也有一帮经济学家试图用其他的经济指标来替代GDP,但无论是中国学者还是美国学者;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中国政府,目前仍未找到能够替代GDP这一统计方法的指标。
那么在此之前,我们还是可以从GDP的角度出发思考和讨论相关问题。
“就经济总量而言,中国GDP紧追美国,排世界第二”,这种话一旦说出去,有人就会追着说你属于“厉害了我的国”、“小粉红”、“极端民族主义”。但我同时也提醒了中国大陆的人均GDP排到世界60名以后,虽然中国的GDP总量超过了美国,但中国的人均GDP还不到美国人均GDP的一半。
正如毛主席常说的,要讲两点论。就像过去没文化的放牛娃在人民军队中有了职务,小到班长、排长,大到军长、司令,不管是谁带兵打仗,仗打完了,都会按照军队传统,反省这次仗打得怎么样,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打完一仗,总结一仗,一直在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现在人们好像都不讲两分法、两点论了,只讲一根筋。说起话来,要说好就只能好,要说坏就只能坏。这种时候我们要把毛主席的教导放在心头,让自己的脑子里有两根筋,能看到好的也能看到坏的。不好的时候,看到成绩,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骄傲自满的时候,又要敲敲自己的尾巴,千万不要翘尾巴。
万里长征刚走完了第一步,现在中国GDP的水平离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还差得远呢。
欧老司长在文章中说,他认为计算中国GDP哪年超过美国这种问题没什么意义。但是美国人却因为GDP这个指标感到异常焦虑,甚至开始研究怎么改进统计方法,来缓解其焦虑情绪。
老司长还说,(比起GDP的排名),我们应该更关心如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当前中国的发展确实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无论什么困难也不能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面对挑战首先要增强自身实力,把自个儿的事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