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品味“31条”
太热了!!!
现时7月,正值大范围酷热季,走到哪里都是烤火。
电脑里,手机里,也全是热消息。
第一大热闻恐怕是“31条”,超越前期所有规定,说是要给他们吃下万年定心丸。借此风声,马光近等人出来高喊要抓人,抓那些曾经说过私企坏话的人。
哈哈哈!这群满嘴西化思想的虫竟然对批评声喊打喊杀,真正的小丑。
品味“31条”,可以看到,中国并没有放弃法律底线,有定心丸的本意,但也有“依法”的前提,恐怕不是让你无法无天地干。硬是要分央企碗里的粥,也只能接受。
有关“营商环境”这个问题的争论,我已经写过多篇文章,并且我认为,中国的营商环境不只是好,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好,好到连美国都比不上,印度就更不用讲了。用什么证明我的结论?在国内会赚钱的中国人到了国外就不如在国内;只能看到中国人在国内成为千亿万亿富翁,没看到离开中国的中国人在美国白手起家成为千亿万亿富翁。
有很多经济学家天天说私企受了委屈,并且总是拿流传志作代表,以此证明左边的人在打压私企。这道证明题从出题开始就错了,故后面的解题过程也不会正确。不管谁,谁违法,抓谁就是,少矫情,莫煽情。
为什么大家又这么热地讨论环境?因为指标未达预期。
然而,未达预期,就一定是因为委屈了某企?不见得。
回头看过去四十来年的发展,我们应该看清高速增长的重要特点——快餐式。
咱们不妨来简单理理脉络:
“三来一补”年轻人知道吗?多数不知道。这是当年最早喊出的致富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
有这么个政策,私企和外企如雨后小笋,冒得特快,大量不需要自己动脑的活都能快速上马,并且还能快速赚钱,快得让许多人痛恨过去为啥就不知道这样干呢?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裁缝满天飞,流水线工人满天飞。
“三来”富了一些人,“一补”又补富了一些人,这都是小成绩。
大动作是什么呢?是合资,是特事特办。
特事特办了,合资了,外国淘汰的“先进生产线”都进来了,几千万甚至几亿的人陆续往生产线上流,既解决了就业,又创造了无数新富,只要你跟上了这个节奏,思想解放得快,你致富的可能性非常大,那些还坚持自立艰生的人渐渐掉队了。
合资合到后来,产品档次一步步提高,外资占比也一步步提高。因为外资有相当高的避险功能,故再后来又有国人先变身外人再回来当外商的独资。
这个“资”字一扩张,“劳动不一定致富”就开始盛嚣尘上,“赚快钱”成为最时尚的选择,最好的人才流进了这里,最好的资源投向了这里,最大的富人也集中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