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举国烧钱不等于举国体制


  举国体制是社会主义新中国探索出来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道路,对解决战略性和安全性的重大难题起到了巨大作用,成果非常丰硕,影响非常深远,中国现在可见的、完全不依赖外国的产业体系都得益于举国体制,没有一项例外。

  后来,这条行之有效的直路慢慢被碎片化分解,尤其是无序资本卷入之后,真正的举国合作已经成为不可能,你可以看到举国烧钱,但不会看到举国合作。

  因为所处环境不同,我本人特别关注科研经费和科研形态,尤其是最近几年,年年都批发出众多“国家重大项目”,投入巨大,光是中科院一家每年的经费就高达近二千亿,把各类投入都算进去的话,全国年科研经费已达近三万亿元之巨。

  持续的、巨大的投入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战略产业被卡脖子的难题解决了吗?咱不往远里讲,光是芯片立项追赶已超二十年,即使从某交大陈教授一个人骗取十几亿经费起也有十多年了,为什么还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希望?

  春天的感觉确实强烈,但这种感觉全集中在鲜花的美丽上面,中国科技的繁荣景象只如同鲜花的外表,没有采摘果实的快感,花儿一季季地开,果实总挂不上枝头,偶尔结些果实,不是干瘪,就是苦涩,口感始终不行。

  从媒体宣传上看,经常可见“重大突破”这四个字,各行各业都有重大突破,芯片业的重大突破也喊了无数次,曾经还有“弯道超车”的说法,还有“中国量子芯片领先世界”的狂欢,“新科技革命必由中国量子优势决定”的大话也有人喊出,他们以为“墨子号”就是量子通信的革命性标志。这里给个让人不高兴的提醒:中国的“量子领先”并不真实可靠(参观某最大咖基地后感)。

  大钱花了,重大突破也有了,为何现实却如此残酷?

  问题出在国人已经把“举国烧钱”等同于“举国体制”。

  什么是举国体制?简单讲,就是全国一盘棋地抓好同一件重大事项,统一思想,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攻关,统一资源(人、财、物)。

  各自为政,各打小算盘,利益割据,资本割据,市场割据,技术封锁,都是举国体制的反面做法,或者称为无序的市场体制,钱烧得更多,效果却更差。

  有人会问:“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举国体制,为何也能有科技上的巨大创新?

  这一问,是有些份量,从美国看,自由市场的答案似乎可否定中国举国体制。

  然而,从世界整体看,举国体制仍不过时,资本主义国家占比接近百分百,但拥有美国那样创新能力的资本主义国家估计也就一二可数,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陷入瓶颈,并非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能持续创新,能在高精尖行业独立自主的国家更是少得可怜。

查看余下7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0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