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德文:允许部分基层干部“躺平”,是一种“隐形福利”,也是一种无奈
01 尽管很多地区加大了对基层的补贴,比如制度上规定给在偏远乡镇工作的干部较高的补贴。但在执行过程中,很多地方财力有限,有些乡镇得自筹资金解决干部待遇的问题,政策上允许的激励措施根本就没办法实现。
02 在一般地区,基层存在“科级天花板”现象,大多数干部在晋升到科级以后,仕途会受到极大限制。这些年,随着职级并行改革,很多没办法晋升职务的干部,享受了相应的职级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天花板”效应。但从整体上看,这一缓解非常有限。
03 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合理调整政治和经济激励,尽量发挥制度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要把基层干部的理想情怀调动起来,让其事业感、责任心发挥作用,同时要减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工作返璞归真。
作者:吕德文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笔者在这些年的基层调查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基层的“二八定律”比较普遍。很多基层领导直言,干活的只有少数,不干活的是多数。
在不少乡镇,干活比较多的基本上是班子成员,以及个别新入职的年轻干部,而相当一部分有经验也有精力的干部反而没有积极性。尽管有关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但效果也未必如意。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一是相当部分的基层待遇无法保障。尽管很多地区加大了对基层的补贴,比如制度上规定给在偏远乡镇工作的干部较高的补贴。但在执行过程中,很多地方财力有限,有些乡镇得自筹资金解决干部待遇的问题,政策上允许的激励措施根本就没办法实现。
反倒是在机关部门,尤其是重要的部门,年终的津贴待遇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这就导致在上级工作,不仅工作条件比较好,待遇也比较好,基层干部没办法在基层安心工作。
不少乡镇干部,工作了一定年限后,就希望“进城”;如果待遇无法兑现,积极性就很是受损。
这两年,一些中西部地区出现了地方财政困难,干部的经济待遇更加难以保障,干部积极性也就更难激活。
二是基层干部普遍受制于晋升“天花板”规律。在一般地区,基层存在“科级天花板”现象,大多数干部在晋升到科级以后,仕途会受到极大限制。
这些年,随着职级并行改革,很多没办法晋升职务的干部,享受了相应的职级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天花板”效应。
但从整体上看,这一缓解非常有限。一是真正能够享受职级待遇的干部,还是少数;二是科级“天花板”导致很多干部年纪轻轻就面临“一眼望到底”的职业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基层领导在激励干部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